有空時,我給她打了電話,可是她都不在,或許真的也忙。
今天,電話終於通了,可是聲音聽起來怪怪的,我問她怎麼了?突然電話那頭的她哭了起來:「我兒子走了。」
她兒子癌末多年,後來做標靶治療,情形時好時壞。不能說她沒有心理準備,只是母親的心又如何能接受喪子之痛呢?
我給她寫了一封電子信:「韓國有一句俗諺:『父母走了,兒女把父母埋在土裡;兒女走了,父母把兒女埋在心裡。』人生的傷痛太多,我們都必須學會正向思考,否則恐怕會活不下去。親愛的席阿姨,請加油!」
我還記得,二○○三年開始使用電腦時,我什麼都不會。她知道了,說:「我去教妳。」她是長輩,所以我不敢勞動她。剛學電腦的那段時間,她每天發一封電子信給我,讓我有機會練習。果然,我很快就上手了,速度雖然不快,但也夠我用了。我明白,這期間,有她對我的疼愛和善意,我永遠感激。
每個人都是世間孤單的旅人,有太多的事需要我們獨自面對。繁華靡麗,轉眼成空;永恆的,恐怕只有風聲、雨聲,還有天上的星月吧!
清代詩人黃景仁有一首〈癸巳除夕偶成〉的詩,一直是我喜歡的: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大意是,深夜裡聽到千門萬戶、家家都是笑語喧譁,一片歡樂的氣象,然而,我卻深深明白人生的憂患,不禁覺得更漏遲遲,長夜難熬。我悄悄獨自站在市橋之上,無人相識,當然也就無人體會我所感受的憂患。此時,一顆星星明亮如月,我看望多時,彷彿只有它,才能夠了解我的心意。
這是詩人在除夕夜的所見所感。守歲、迎春,原屬喜慶,詩人卻憂思滿懷。那時候的詩人仕途多舛,身體嬴弱,面對著「一星如月」,引以為知己,卻也不免惆悵了……
一切都是因緣,然而,緣有深淺之分,也有善惡之別。緣至則聚,緣盡則散,說來簡單,做到卻也不易。
喪子之痛,是不容易撫平的。何況,席阿姨的心思細密,敏銳更勝於他人,在這樣一場巨痛裡,恐怕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走得出來。
沒有誰的人生是平順的,各有各的苦處,唯有望向陽光,我們才能遺忘背後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