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是否必然帶來巨大精神空虛?華人世界如何因應挑戰?昨日由大陸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對話雲時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華文化傳播研討會」,在台灣高雄佛光山如來殿T型會議室展開,兩岸三地關心中華文化與社會轉型的學者、媒體人和企業主齊聚,透過腦力激盪,彼此交流。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以地主身分致詞,「e化時代,媒體傳播無遠弗屆,傳媒品質,將影響整個世代看世界的角度。」心保和尚勉勵媒體成為安定社會的力量,傳播正確訊息,在人心播下善美種子,盡媒體的義務與責任,是一大功德。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全球化和市場化激變中的中華文化之路」主題演說中,旁徵博引,結合近日火紅的《小時代》、《泰冏》、《天下無賊》、《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熱門電影,解析大陸在現代化過程中所面臨的社會困境與人心苦悶,並歸結出,這些經濟、社會、政治等問題,都有待文化手段尋找出路。
「雲,代表飄忽、輕靈、超越現實世界、追求向上提升的想望,正是中國人面臨轉型、心靈焦慮、渴望精神寄託的最佳寫照。」張頤武表示,有遠見的精英團體、充滿活力的大眾文化、向上提升的主流社會,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力量,而「人間佛教」則扮演重要角色。
「兩岸三地的中華文化整合前景及其對各自社會轉型的意義」對談,由鳳凰衛視熱門評論節目《震海聽風錄》評論員邱震海主持,在他的穿針引線下,對談人精采交鋒,讓在場聽眾掌聲不絕。
以天下為己任
佛光大學中文系教授暨研發長謝大寧表示,八○年代台灣佛教成功發展的關鍵,一是大批表達強烈精神渴求的大學生出家;二是民間發起的讀經運動,讓語言精緻化,成為與自己內心對話的工具。
「試問當今大陸的知識精英何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分析,西方向來以擁有中產階級為主的「公民社會」自豪,然而歷史已證明,公民社會不必然導向更好的社會。他強調,比起關注自身利益的中產階級,華人世界應該培養更多「貴族」—具價值信仰、以天下為己任、先憂後樂的知識精英。
最後,張亞中語重心長表示,期望兩岸在文化統合上互補,保留優良傳統底蘊,建構有別於西方價值框架的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