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內政部擬讓私校退場後,發還六至八成土地給校董以提供誘因,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高教工會昨天舉行記者會,痛批這是將「弊案正常化」,私校恐因此獲暴利上百億元,將急著「獲利了結」而退場,罔顧師生權益,私校「捐資」興學,將淪為「投資」興學。
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表示,為了協助私立大學及高中職退場,原則同意校地可變更為商業用地,做為退場誘因。全教總副理事長吳忠泰說,教育部應堅守私校公共性,退場後的土地絕不能回歸私人口袋,且教育部應請檢調單位全面清查,揪出買賣董事席位、掏空校產的不肖私校董事會,才能真正解救私校,回歸正常辦學。
全教總理事長劉欽旭表示,過去受戒嚴影響,私校的成立,從取得土地到核准設校都有特殊背景,而七十五年進一步開放私校後,就有學校廉價取得公有地,進而獲利,若依內政部建議,退場後可取回六至八成校產,其中利益更不容小覷。
全教總試算北市私校退場後產生的價值。以大安區為例,某私校校地約一千五百坪,換算市價總值可能高達五十三億。劉欽旭表示,過去董事席次常傳出私下買賣,若內政部以提高退場誘因為由,讓董事取回大部分校產,反變成放送不當利益。
陳政亮指出,私校具公共性,不應透過土地變更,成為賺錢手段,因此建議教育部先落實責任,依法介入改善不正當辦學的學校,進一步輔導、處分並促其改善,之後再來談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