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季節是火鍋的季節、即便是南方的島國、吃火鍋的人口也不在少數,尤其是日本引進的懷石燒烤料理更是受到喜愛,喜歡吃的人只知道懷石上石板燒烤的好味,但是研究飲食文化的人卻知道懷石和日本修行者有很大的關係。
出家人遵守過午不食的戒律行之已久,意思就是一日二食,有些行者甚至延伸其義稱為不作不食,如果是在溫暖的南方,一日二食尚可以挨過,但是北方的修行人就難了,天冷會加速饑餓之感,因此晚上的日子很難撐,因此在日本的寺僧中有人發現了把石頭燒熱後,睡眠時抱於胸腹間可以忘掉饑餓,懷石其義就是因此而來。
習道或修行都是從口欲開始,中國的道家也是如此,幫劉邦奪天下的張子房因為修道而餓死,也是因為忍饑避穀不得其法,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放海南島,因為不習慣吃芋頭,而中原運來的米也經常遲緩,因此觀察井底的蛇蛙向日呼氣,所以也自以為晒太陽可以止饑。
其實,原始佛教的禁口欲是來自苦行的一種,吃一直是人世間的大事,一切貪的來源也是因為口欲,因此佛陀以托缽身體力行,晨起托缽不過七家,意思是只能向七戶人家托缽,如果都要不到東西,這一天就要挨餓了,南傳中南半島的佛教還延續這樣的修行。
行止坐臥皆是修行,說簡單一點;吃飯睡覺就是修行,這是日本曹洞宗道元禪師最偉大的名言,而把吃的規矩帶到日本道場的第一人就是道元,在此之前,不要說行者應過午不食,聽說連肉也不忌口的。
現代人因為怕胖。所以流行減肥,有一種從日本引進的能量帶,原理就是來自懷石的靈感,這種束於腹間的帶子可以產生熱感,因此有一種止饑的效果,因為不感覺饑餓,所以減少進食,就不會太胖,聽說效果不錯,這個世界因為胖子越來越多而增加了地球的負擔,科學家甚至認為:溫室危機是胖子太多的結果,或許此說對胖人是一種污辱,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多數的胖都是來自貪食的結果,因此,當你在冬日享受懷石料理時,請不要忘了;懷石不是給人飽餐之用,而是為了忍饑而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