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建校只有四十五年的花崗國中,地底下卻涵蓋五千年來南島語系與漢民族的所有生活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花蓮縣政府搶救花岡山遺址,昨天展出。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與助研究員趙金勇的考古團隊,受花蓮縣文化局委託,於民國九十七年至去年執行搶救花崗國中新建校舍地基史前遺址,發掘出自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起,經金屬器時期、日治時期三個文化體系的數十萬件考古文物,昨天展出石刀、陶杯、砥石、網墜、紋圈石瓶及日治時期的碗、烘爐、玻璃瓶等。
劉益昌發掘過台灣各地史前遺址,他和趙金勇讚嘆,「小小一座花岡山,就可以看到五千年的生活歷史,實在很有趣!」考古團隊挖出三至五千年前的陶器、二千多年前從未在台灣出現過卻同時大量出現的玻璃珠和瑪瑙珠,及日治時期陸續起建的花蓮港小學等各學校文物,「所有花蓮的變化,都在這裡!」
展場文物一部分是原住民的史前遺址,一部分是漢民族受日本統治時期的文物。許多年長民眾看到日治時期的碗、火爐、杯子等,不斷說起年幼時的生活景況。
花岡山遺址考古文物特展即日起至十一月十日,在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展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八點半至十二點、下午一點半至五點,免費入場,周一及國定假日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