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大學資工所朱浩華教授與團隊發明「智慧假牙」,可偵測嘴部活動,希望用它幫助處理各種口腔與健康議題。這項發明十一日在瑞士蘇黎世「穿戴式電腦國際研討會」發表。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報導,「智慧假牙」是在牙齒裡植入感應器,偵測你吃了什麼東西、喝了什麼飲料、講話或者咳嗽等口腔動態。它的其中一個用途是幫醫師判斷病人是否違反勸告,偷偷抽菸或放棄節食。
報導指出,朱浩華台大團隊進行的似乎是件異想天開的事,但他們相信可以「辨識口腔活動」的裝置有其用途,它可以偵測咀嚼、吞嚥、說話及咳嗽等活動,尤其是智慧型牙齒可應用在醫療上,例如記錄呼吸問題引起的咳嗽次數,或是追蹤進行節食的人到底吃了多少。
朱浩華團隊把一組加速度計感應器裝在微型電路板上,植入牙齒蛀洞裡,它能把口腔運動資料傳到智慧手機上。但是感應器軟體必須先學習辨認不同的下顎運動模式,然後算出病人口腔花在咀嚼、喝東西、說話、咳嗽、吸菸的時間。
一個在節食的人透過口腔咀嚼紀錄,可以讓醫師知道這個人是不是有偷偷吃東西。目前感應器可裝在假牙或矯正牙套上,該團隊計畫把感應器再縮小,可植入牙齒蛀洞或齒冠。
研究團隊說,有八名受測者的假牙植入原型感應器,所判斷的口腔活動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四。但現在原型感應器仍需以電線接電池及傳輸資料,嘴巴掛著細線走動不方便,未來得設法把微型電池裝進智慧假牙裡,使用者晚上睡覺時可把假牙取下來充電,並讀取牙齒中的數據。
利用藍牙裝置,資訊可藉感應器內建的無線連結直接由嘴巴傳送。他們下一步目標將讓感應器有藍牙功能,但因藍牙裝置有電磁波,儘管功率相當低,醫學專家仍建議他們找出確保人體安全的傳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