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當理性科學遇見感性閱讀,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為改變大眾對科學的艱澀印象,第一屆華文朗讀節特別邀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等科學人齊聚一堂,以「朗讀科學」方式,將科學教育帶出實驗室、走進文學世界,透過朗讀科普文章認識科學多元面貌,並暢談宇宙天文、水的起源、外星生命等觀點,引領聽者有所思、有所得。
華文朗讀節昨天以「美好的科學:朗讀科學─科學四君子」為主題,邀請台大物理學教授吳俊輝、台大化學系教授陳竹亭、孫維新、李家維等人從專業領域出發,串起科學與閱讀的橋梁。
「科學不在研究真理,科學只在檢視事實。」天文學家的孫維新特別引用一段話闡述科學,並朗讀好幾段與宇宙、銀河系有關的文章,帶領大家探索天文奧妙。推動科普教育不遺餘力的他,更直接用鐵器敲擊手上的馬克杯,藉由高低起伏的敲擊聲述說淺顯易懂的科學原理,讓大家了解原來科學並非高高在上的學問,而是日常隨處可見的生活經驗。知名生物學家李家維則從基因科學觀點解釋人類與黑猩猩為何基因相近、行為發展不同的原因。
專精化學的陳竹亭則朗讀詩人化學家霍夫曼的話描述分子之美,優美詞藻將化學搖身變成動人的學問。不只如此,他還在現場播放一段有趣的水循環動畫,將小水滴變身為可愛的水分子娃娃,透過趣味劇情敘述水循環過程、介紹水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生動畫面讓年輕學子忍不住笑說,沒想到科學也能如此平易近人,彷彿上了一堂另類「科普教育課」。
著作等身的文化部長龍應台也現身朗讀節,加入四位科學家的朗讀行列。她特別上台朗讀〈鼠疫下的大國寡民〉文章,講述中國東北在一九一○年時如何發現「非典型鼠疫」及進行防治措施,從人文角度出發,描述科學中的醫學。曾長居德國多年的她談到,朗讀在歐洲可說是全民運動,亦期盼透過「華文朗讀節」的推動,讓朗讀可以在台灣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