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周六好天氣,我決定為孩子的房間進行大掃除。一方面可以先清出孩子已經不能穿的衣服,算好得幫孩子添購哪些冬衣;另一方面也整理孩子的玩具,打算淘汰一些孩子已經很久沒碰的玩具。

就在我要告訴孩子這項計畫時,孩子提出要去圖書館的要求。於是我和孩子討論了一番。我先告訴孩子:因為周日天氣可能會轉變,所以,我們要把握好天氣的星期六;孩子則告訴我,她想去圖書館找貝多芬的故事。
「既然這兩件事都很重要,那我們就要好好安排ㄧ下時間。」孩子說。聽到孩子這樣的結論,我很好奇孩子接下來會怎麼做。
於是我問她該怎麼安排?孩子想了一想,問我:「圖書館幾點關門呢?」「晚上九點。」我回答。孩子靜默了一會,說:「我們是不是最好趁有太陽的時候打掃,洗東西比較快乾?」
我假裝很苦惱的回答:「是啊。」心裡很高興孩子的判斷能力。接下來,孩子展開像窗外太陽般燦爛的笑顏說:「那我們開始打掃吧。等掃完了,休息一下,你再帶我去圖書館,這樣不就好了嗎?」聽到孩子的決定,我開心極了,故意用恍然大悟的表情和語氣說:「對啊,這樣的安排真好!我們一起打掃,一定可以很快就把房間整理好,然後就有時間去圖書館了。」
達成共識後,我準備了幾條乾淨的抹布,在我整理衣櫃時,讓孩子自己整理、擦拭她的玩具,把一些沒有歸位的玩具放進箱子裡。接著,她把一箱一箱的玩具箱堆疊起來。
看她一付大功告成的樣子,我提醒她:「妳已經好久沒有玩那些積木了,我們把那些積木整理一下,送給別的小朋友玩,好不好?」孩子想了一下,告訴我:「學校的積木只有一點點,小朋友都不夠玩,乾脆帶去學校給大家玩好了。」
我誇獎她真是太體貼了,而且還懂得與別的小朋友分享。孩子聽到我的讚美,也覺得自己很棒,更主動從箱子裡拿出一些小車子,說是要送給某某小弟弟〈同事的孩子〉。一下子,四箱玩具只剩兩箱,除舊布新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接著,我們一起擦拭書桌和書櫃,我負責比較高的地方,低的部分全部是孩子的責任區。最後,我們又一起趴在地上擦地板。孩子畢竟是孩子,沒擦多久,就開始變花樣了。先是想把抹布當成鞋子拖著走,但被我以危險為由制止,接著,她又想到左右開弓的方法,一間房間就在母女倆通力合作下,不到兩個小時就打掃完畢了。
當然,我也實踐我的諾言,帶孩子到圖書館去找了一本《貝多芬傳》。
臨睡前,陪孩子躺在床上,孩子枕著我的手臂問我:「媽媽,我是不是你的小幫手?我很棒,對不對?」我給孩子一個大大的親吻,告訴她:「是的,如果今天沒有你的幫忙,媽媽一定會累壞的。」看著孩子自信滿足的樣子,我知道,今天最大的收穫,其實是孩子心中滿溢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