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朋友小芬有個剛滿兩歲的小男孩,兩歲大的孩子不僅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也十分感興趣,不管是大人的一言一行,還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品,只要是沒看過的東西,都相當有興趣。小芬笑著說:「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可愛,時時張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觀看這個世界,他們喜歡學爸媽說話,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對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忍不住停下腳步來觀察、伸出雙手去觸摸,有時還會放到嘴裡吃吃看。這是他們對各項事物展現出的好奇心,學習也是從這小小的好奇心開始延伸!」
在這個階段,很多父母經常處在一種兩難的狀態,他們很想讓孩子盡情探索與學習,但又怕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小心受傷。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最常跟孩子講的一句話是:「不可以!」小芬也頗有同感地表示,每天要對孩子說「不可以」的機會真的很多;有時,孩子想嘗試「跳」的動作,就從高高的椅子上跳下來;有時,拿著廁所的馬桶刷子在地上到處刷著玩。當父母疾言厲色地對他們說「不可以」時,他們雖然很想聽從,但內心想要這麼做的欲望卻是有增無減。所以,這個年紀的孩子經常讓父母頭痛不已,因為他們正處於學習力旺盛的階段。
小芬剛開始也是經常對孩子說「不可以」,不過,後來她發現用禁止的方式,有時並無法完全阻止孩子的行為。有一次,她的孩子正拿著積木往前丟,她已經教過孩子很多次,不可以亂丟東西,但孩子似乎對「丟擲」的動作很感興趣,所以講過很多次還是沒用。後來,她反向思考:如果孩子喜歡嘗試這個動作,那何不教他把東西丟到桶子裡,一來可以訓練孩子的動作能力,二來也可以滿足孩子想要丟擲的欲望。於是,她拿一個桶子放在孩子前面,教孩子把積木丟到桶子裡,並告訴孩子說:「丟進一個積木得一分。」孩子聽了,臉上露出興奮的笑容,接著便將散放在地上的積木一一撿起,並丟進桶子裡,玩得不亦樂乎。
對於兩歲大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預測什麼動作及物品會有「危險」,也還無法了解大人的生活秩序,在他們的世界裡,「玩」是生活的全部;而大人的禁止,阻撓了他們「玩」的興致,所以當大人說「不可以」的時候,他們拚命想抵抗,或者想辦法在大人沒注意時,偷偷做些滿足自己心裡欲望的舉動,讓好奇心得到滿足。
大人關心孩子的安全,也在意生活中的良好秩序;但孩子關心的是那一個個不知名的物品、未嘗試的動作、還有數不清說不盡的新鮮玩意兒。他們心裡時時充滿了疑問,急著想去摸索、去嘗試……
如何將孩子想摸索的欲望轉為符合生活常規的方式,讓孩子既可享受學習的樂趣,又能在安全及維護好生活秩序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及探索,這恐怕是天下所有父母都在學習,也都期望能夠做到的事情。當我們不將禁止的方法看成是教育兩歲孩子的唯一方法,就能慢慢地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孩子玩得開心,父母也能夠安心!
心情小語:了解兩歲孩子此階段發展的特性,規畫一個讓孩子能多方探索學習的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