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知名餐廳冷氣太強,台電董事長黃重球覺得「好冷」,寫信給老闆,建議調低冷氣溫度,希望帶動餐飲界節能風潮。黃重球說,客人在這麼「冷」的地方吃飯不太舒服,業者也要多繳電費,更不符節能減碳,沒有贏家的作為為何不改善?
無獨有偶,藝人S.H.E因受不了桃園國際機場的冷氣太冷,將三個人「受冷受凍」的照片,透過臉書抗議機場「冷氣開這麼強,未免太不環保了吧!」有同感的民眾不少。機場發言人說,氣溫飆高,出入的人多,冷氣不強會讓民眾受不了,言下之意是為大眾著想。
餐飲業普遍將冷氣開得很強,業者說「太熱顧客會抱怨」,餐廳是開放空間,冷氣不開強一點,無法有效降溫。
「蓋著棉被吹冷氣」常被用來形容「費錢費電」,現在竟然有業者說「只要跟服務人員反映,可提供保暖薄毯」。「披著薄毯吃飯」又是什麼樣的畫面?會給人什麼樣的觀感?有此必要嗎?
就像現在民眾普遍怕「三高」高油、高糖、高鹽,但業者所造產品卻高油、高糖、高鹽,逆向操作,業者口聲聲說為了顧客需求,認知落差到底出在哪裡?業者少用油、少用糖、少用鹽,可減少成本支出,又可為消費者健康著想,並以養生為號召,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市場導向,消費者為先,但也應視社會觀感與顧客需求,顧客冷得受不了,業者還「強灌冷氣」,說是為了客人的需要,這是那門子邏輯?
冷氣調高一度,可有百分之六的節電效果,省能源又省荷包,在能源缺乏,地球暖化的當下,是多贏的做法。動手調一下冷氣有這麼難嗎?
莆田客(台北市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