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林汝娟大樹報導】二○一三「安定的力量─多元宗教與安置兒少身心靈教養」論壇,日前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光樓會議廳舉行,邀請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心培和尚、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祝健芳、台北市府參議謝啟大等二百位貴賓。
隨著時代變遷、資訊網路的急速發展,社會日趨複雜,安置機構的兒少身心靈照顧,面臨更大的衝擊與挑戰。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首屆論壇,盼藉此邀請不同宗教安置機構及政府社會福利機構共同對話,由主管、社工員、教師一起探討宗教團體兒少身心靈教養模式的變遷及其影響,共同創造有益於兒少成長的安定力量。
「慈悲不是一時的,是永遠發心的。」心培和尚表示,佛光山秉持佛陀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發揮菩薩度眾生的「慈、悲、喜、捨」精神,設立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統籌老人、兒童、少年福利、急難救助、災害救助、醫療補助、身障輔助、監獄教化、國際急難救助等社會福利工作,關懷、服務弱勢。
心培和尚指出,佛光山於民國五十九年設立大慈育幼院,希望關懷兒少身心靈發展,盡其所能給予院童快樂、安定的生活,提供多元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獨立個性和自食其力的能力。
馮燕表示,在場的每位嘉賓都是推動慈善的仁者,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兒福工作的目的是希望兒少平安健康,得到完善的教育及安定的生活環境。
馮燕笑說:「一般人都以您好、Hi、Hello打招呼,但在佛光山,大家都以『吉祥』道好,當我們時時以『吉祥、如意』問好時,生活的環境便有『平安、快樂』!」
「要善用民間的力量,督促政府跟上腳步!」祝健芳表示,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七月才成立,工作涵蓋兒少、老人、身心障礙等相關社會福利工作,不僅要強化家庭功能,還要協助失能的家庭重建,而安置機構則為最後防線,協助人們健全發展,擁有快樂的人生。
祝健芳也期望眾人能從不同層面探討,提供安置教養的多元方案,發揮宗教力量,有效淨化、提升孩童們的身心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