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指出,廣泛性焦慮症已成為現代文明病,患者愈來愈多,他門診平均每天收治數十人,都因過度思考、焦慮,失眠、肌肉緊繃、注意不集中,還有患者丟了工作,提醒國人應該學習放鬆。
一名離開職場多年的女性,之前工作長期壓力沉重。有一次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突然有強烈的衝動想跳下車;原本是游泳好手的她,現在到游泳池游泳,都得戴上泳圈,擔心淹死。去林口長庚精神科就診,醫師診斷為恐慌症。
潘建志指出,恐慌症主因是體質及外在壓力,以體質遺傳為主。家族成員有人罹患憂鬱症、恐慌症等疾病,罹患率相對提高。他門診病人中,最年輕的患者是國中生,原因包括課業壓力、人際關係,甚至遭到同學霸凌,因為嚴重失眠,到校後常趴著睡覺,成績一落千丈。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世杰指出,恐慌症常在非預期時發作,屬於嚴重自律神經失調,女性患者較多,當身處人多及密閉空間就可能發作,例如車廂、電梯、百貨公司等。許世杰表示,有病人之前行經小隧道,整個人就覺得快要窒息、嚴重恐慌,從台北至宜蘭寧願多花一個小時搭火車,就是不敢開車走雪山隧道。
潘建志表示,大約七成廣泛性焦慮症患者,連續服用一個月抗憂鬱藥物後,症狀就明顯改善。但有三成須透過心理諮商、合併用藥才能減緩症狀。
廣泛性焦慮症成年患者常因感情、婚姻受挫、工作壓力發作。第一次發作時沒有妥善治療,惡化成長期慢性身心疾病,治療較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