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頭城搶孤」的孤棚,今年起改採固定式,鋼鐵基座特別設計,以確保安全性。圖/王燕華
【本報宜蘭訊】宜蘭縣「頭城搶孤」活動下周就要登場,孤棚已經搭好,今年改採固定式,不再拆除,孤柱也從十二支增為十六支。頭城鎮長陳秀暖及鎮代會主席林樂賜,及多位里長、代表昨前往視察,期許搶孤園區未來成為頭城觀光新地標。
每年農曆七月底舉行的「頭城搶孤」民俗活動,以往都在烏石港區舉辦,今年起移至文小一園區,未來將固定在此舉行,孤棚也從今年起改為固定式,不再拆卸。
鎮代會主席,也是主辦單位頭城中元祭典協會主委的林樂賜表示,以往活動結束後,就會把孤棚拆掉,實在浪費,今年開始改成固定式,高大的孤柱做了防腐、防蛀處理,不但可節省經費,也能讓遊客參觀,成為頭城觀光地標。
他說,頭城搶孤的孤棚,是由高約十丈的大杉木當作支柱,柱頂有木造平台,名字叫「倒塌棚」,參賽者攀上塗滿牛油的孤柱後,還必須倒翻上棚,困難度大大提高。
陳秀暖表示,孤棚未來將豎立在文小一園區,讓遊客欣賞孤棚的壯觀,未來鎮公所辦活動,也會盡可能把遊客帶到園區。
中元祭典協會總幹事林東成表示,以往孤柱埋入地下二公尺,今年改採固定式結構後,把鋼鐵基礎埋入地下,孤柱和基礎間用外圈三十六支,內圈三十二支,共六十八支鋼條固定,還灌膠增加黏合度,是由結構技師與設計師設計的安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