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響》 一個字體影響天下人心

陳冠甫 |2006.11.30
488觀看次
字級

全民反貪腐訴求,曾如火如荼地進行過,原本要張掛在景福門周圍的四維看板,因受阻撓,只好改以空飄的方式,將禮、義、廉、恥四個大字寫在氣球上,用四根繩索來維繫它在風雨中的飄搖。

「四維」一詞,首見《管子.牧民篇》,是管仲的智庫文膽將中華民族祖宗所流傳下來的四個美德,予以連用合稱。禮、義、廉、恥,確實是立國治國的大經,尤其「恥」字更不可或缺。

在《管子》一書中,對其意義並未說明,真正闡釋而加以踐行的,仍有待於孔、孟。孔子說:「行己有恥。」夫子認為一個人做事先要自己有羞惡的心,羞於失禮、羞於無義、羞於不廉的念頭或行為,這就叫知恥。

一個人能事先知恥,就不致於做出悖禮犯義不廉的勾當。萬一不幸有過錯,事後能有道德的勇氣││知恥,痛下決心,立即改過向善,仍不失為好人;若一誤再誤,那就自陷於萬劫不復了。

恥既如是重要,惜世人每輕忽之,因而孟子極力呼籲勸勉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說:「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可見人的不廉甚至悖禮犯義,都是由於無恥的緣故。

因此歐陽修說:「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豈有不亂、國家豈有不亡者手?」而顧炎武更直接說:「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更何況今日無恥的,豈僅只「士大夫」而已?

一九三三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中正委員長在廬山會議中,聽取了衛挺生的意見,思對過去亡國末流的惡德,加以一番積極的針砭,因而選定「禮、義、廉、恥」四維配合八德,在次年推行全國新生活運動時實施。並特別於〈禮義廉恥的精義〉一文中,具體闡釋:「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一九三九年舉行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時,蔣委員長復建議以「禮義廉恥」四字作為各級學校共同校訓,經大會一致通過;而教育部陳立夫部長即請委員長親書此四字,印頒各校懸掛。於是像被國人遺忘的四維,再度成為新生活的靈魂及所有學校師生努力的目標。

只可惜當初委員長將最重要的那個「恥」,卻訛寫成了俗字││「←」。

原本的正體字「恥」,許慎《說文解字》釋謂:「辱也;從心,耳聲。」而《六書總要》則進一步解為:「從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慚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

反過來說:一個無恥的人,他因為沒耳、也沒心,聽不進逆耳的忠言,更無反省之心;於是對自己的惡言惡行,永遠也不知懺悔。就因委員長將「恥」錯寫成了「←」,遂造成今天貪腐政客喪失了一顆最重要的良「心」,空有一隻「耳」,卻「止」而不用。人民疾苦憤怒的聲音,從來也聽不進去。

《左傳》說得好:「恥,匹夫不可以無備,況國乎?」所幸全民覺醒了,飄揚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氣球及標語,已採用正體字,總算將「恥」寫對,於是喚起人民的覺醒,召回民族的靈魂。

一個字體可以影響到整個天下社會人心,我們從小學教育讀書認字時,就不得不深切注意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