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找靈感 國中生搖身發明家

羅智華 |2013.08.23
2437觀看次
字級
就讀國中的車贊鈺(左),在指導老師陳懷德的協助下研發環保牙線棒。 記者羅智華攝
創造力教育應從小扎根。圖/張明慧
遠東科技大學以「互動式節水植栽相框」,拿下日內瓦發明展金牌與特 別獎殊榮。圖/遠東科大提供
從生活找靈感,圖為嘉義縣萬能工商學生發明的驅蚊植栽器,得到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金牌。圖/侯永全
譚政華利用光學原理打造出結合現代科技的「光鑰匙」。記者羅智華攝

隨著醫療保健意識抬頭,許多民眾愈來愈重視自身牙齒美觀與健康,不少人為了讓牙齒看起來雪白晶亮、無蛀牙,除了早、中、晚定時刷牙外,還會在刷完牙後利用牙線棒來清理牙刷刷不到的小齒縫,以避免牙菌斑與牙結石的滋生。然而,傳統牙線棒大都以塑膠材質為握把,且用完即丟,雖然用起來很便利,卻不夠環保,若每天使用的話,日積月累下來的牙線棒幾乎可堆成一座小山坡,對環境保育來說亦是一個負擔。

而這樣的情況,也讓目前就讀台北市敦化國中的車贊鈺有了靈感,從牙線棒發想出不一樣的創意,前後花了五個多月時間,成功研發「環保牙線棒」,方便又實用的發明成果,讓大人看了都忍不住豎起拇指說讚!

談起創意發想來源,綁著可愛馬尾,即將升上國中九年級的車贊鈺笑著說,「身邊許多人每天都會使用牙線棒清潔牙縫,雖然對牙齒保健有益,但用過就丟棄的下場就是為地球製造更多垃圾」,所以每當她自己在使用牙線棒時,就會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在清潔牙齒的同時,又能減少對環境生態的影響,這樣的問題在她腦海中迴盪許久,直到有一天她正好利用原子筆立可帶修改家庭作業簿上的文字時,突然靈光乍現想到何不將「立可帶」的概念應用在牙線棒上,讓牙線棒可以不必用完即丟、節省地球資源。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車贊鈺開始與師長及父親討論,並著手構思,將腦中創意畫成設計圖。為了讓牙線棒方便攜帶,她將牙線棒外觀設計成簡潔的蝸牛造型,利用蝸牛的圓殼來作為牙線的容身之處,並在裡頭設計彈簧,讓使用者更方便拉出牙線與收納。

不僅如此,為讓牙線可以重複利用,車贊鈺更發揮巧思將牙線改為碳纖維材質,好處是只要在使用過後以藥水消毒清潔就可重複再利用,使用次數估計可達十萬次左右,改善傳統牙線只能使用一次的問題。而這項生活化的創意發明也讓她在世界三大發明展之一的瑞士日內瓦發明展獲得國外評審青睞,一舉拿下金牌榮譽,是全部獲獎者中年紀最小的發明人。她笑著說,動腦研發的過程很富挑戰性,雖然會遇到困難,但為了把東西發明出來,就會努力想辦法克服問題,當看到作品終於完成的那一刻,心裡真的很高興。

而一路陪伴與鼓勵女兒完成創作結晶的車爸爸也功不可沒。對教育很有想法的他表示,在他看來這是很好的親子教育方式,他認為父母應扮演孩子的幕後推手,鼓勵兒女勇敢去創新、去嘗試,從中發掘自己的無限可能。

車爸爸有感而發表示,像這幾年大家都在談創造力教育,但所謂的創造力,不是嘴巴說說就可達到,而是要具體去實踐;隨著十二年國教明年即將上路,教育當局應該要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去發現潛能,才不會讓教育改革的理想淪為紙上談兵,他建議政府單位應多挹注資源在創造力教育這一塊,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把創意「動手做出來」。



好點子用畫的 創意不再是空想

對此,協助指導車贊鈺完成作品的台灣發明協會青少年發明主委陳懷德也有同感。他表示,要讓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想可以被體現,不能只是空中畫大餅,他建議年輕學子可以將腦海中萌生的好點子先畫出來,讓創意先有了雛形與架構,再慢慢把東西加進來,一步步將想法搖身為成品。

而這樣的理念也落實在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團隊身上,師生攜手研發的「光學門禁系統」,巧妙利用光學原理打造出結合現代科技的「光鑰匙」,不但讓門禁系統更安全便利,創新發明還讓團隊勇奪美國匹茲堡發明展金牌。

負責研發的成員譚政華表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門禁系統大多是透過RFID科技,也就是無線射頻技術來進行開鎖,雖然方便,但RFID無線電波的特性很容易被外界干擾,有心人士甚至還可從中攔截與竊取資料,並逆向演算出鑰匙的密碼而破解其門禁系統,進而竊取重要資料或財物。有鑑於此,團隊開始集思廣益發想是否能藉由光學原理打造出一把「光鑰匙」,強化門禁系統的安全性。譚政華解釋,相較於RFID的無線射頻技術,可見光因為光通訊速度快,所以不容易被中途竊取或攔截,安全性比較高。

此外,光鑰匙容量相當大,只要透過程式與系統設定,就能結合智慧手機中下載的APP密碼,打造出整合上百支甚至上千支傳統鑰匙的光學門禁系,換言之,使用者可以直接將每天隨身攜帶的手機當成鑰匙來開門,省去每次出門都要帶一大把鑰匙的困擾,讓科技為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