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一名曾有兩次剖腹產紀錄的三十四歲準媽媽,產檢時發現有「植入性胎盤」現象,胎盤從過去剖腹產的疤痕處逐漸刺穿子宮,最後與膀胱壁相連。醫師表示,植入性胎盤會導致生產時嚴重出血,及膀胱系統併發症,三十八周時為產婦進行剖腹產,一併摘除子宮,所幸婦人順利生下三千一百公克重的男嬰,母子均安。
高醫婦產部主治醫師沈靜茹表示,這名懷第三胎的產婦三十周後,胎盤位於子宮下段,有前置胎盤現象,但除了在懷孕二十周時曾因闌尾炎住院切除,懷孕期間並未發生任何出血情況,沒想到因胎盤著床位置正好位於上次剖腹產留下的疤痕處,胎盤逐漸從疤痕處長入子宮肌肉,最後還穿出子宮,附著到膀胱壁上。
沈靜茹說,寶寶健康狀況良好,絲毫未受影響,但膀胱壁上血管血流豐富,和產婦家人討論後,決定在懷孕三十八周時和泌尿科、麻醉科醫師組成團隊進行剖腹產手術。婦人子宮下段已與膀胱壁緊緊相連,連兩個器官的血管都盤根錯節,一將胎兒取出後,就立刻切除子宮及部分與膀胱相連處,所幸止血得宜,並未造成大出血。
沈靜茹指出,懷孕時發生胎盤入侵膀胱,會在生產時大量出血,造成極大生命危險,曾作過多次剖婦產的產婦是高危險群,但因超音波角度問題,若沒發生陰道出血,僅二成五孕婦能透過產檢發現。因胎盤深入膀胱壁,兩個器官血管因而交錯縱橫,一旦手術操作不慎,會發生嚴重出血或泌尿系統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