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故鄉--轎車的故事上

楊富閔 |2013.08.21
1616觀看次
字級
圖/林役勵

我要說的是叫車的故事。

那是興南客運老早普及十數年、而小客車尚未深入家庭生活的八○年代,路上仍以腳踏車與ㄛ都麥居多,一鄉鎮仍藏匿多間私家車行,用藏字形容非因它是違法事業,而是在一出外不方便、汽車正緩緩滲入日常細節之階段,叫車所在通常便是一間普通民宅。擁有一台車不唯象徵財富地位,同時它可能當成生財工具──令人想起舊時的牛。農業年代新買的牛隻都得牽至廟口燒香,牛角還綁了一條紅布,大哥購車時,我便陪他開著黑色馬自達前來稟報媽祖,車頭還繫了一粒彩球,停在廟口,立刻引來圍觀。是的,從牛車到汽車我們見諸交通工具、肢體語言之演化,我們會說「牽車」不說買車,牽字用來極生動,大概跟牽牛文化多少有關吧!

當我年幼,不過一條街上,便有許多男人因牽車開始走車賣勞力,當起全民司機,競爭相當激烈,為此生出地盤性,市場那頭歸阿四仔管、廟口這片攏系阿毛仔塊載。一兩次阿嬤因急事叫別人的車,還要求繞路。聽說阿嬤與二爺爺當年要替父親提親,本打算騎機車相載,大概感覺不夠體面,才叫了一台車。我在外地讀書,習慣性裝病,得勞動母親遠從大內至麻豆接我,若碰上父親出差、夏季西北雨季鐵定得叫車。叫車文化它活躍於計程車漸次駛入鄉間,房車進入一家庭結構的八九○年代,如今已是失傳之手工業。

最近一次回家,在客廳漫轉著遙控器,外頭雷陣雨來得又急又快,門口忽至一駝背老人,臉色慌張隔鋁門窗對我說──

少年仔,借問甘有塊走車?

他手指父親停在騎樓的老豐田,誤會我們家提供走車服務。我在客廳、雜著雨聲同他比畫廟口方向、心頭嘀咕這年頭還有人在走車?昔時司機大多病歿,或老到根本開不動,目送駝背老人離去的瞬間,我的心情沉重一如溺水──

兒子、女兒呢?看起來八十歲超過,至少也有孫子吧?

像他因缺乏交通工具,近年遭逢偏鄉人口銳減,公車砍班而難以出門的老人其實還很多,他們將去之處大概是奇美新樓醫院,例行的換藥回診或看護輪班,只因他們另一半正平躺在病床。我在他們身上看見一鄉鎮之交通史,交通史也是遺棄史。

十八歲之前,日日我在騎樓眺望太陽落山之處,那裡有一座通往外鄉鎮的大橋,橋下一條向七股出海口流去的曾文大溪。冬日河床乾涸,我所居之處是嚴重缺水區域,我的心靈也為現實阻塞、出不去,無人願意載我一程,即是兜風也好!天地斷我困我於一鄉鎮,我的心中藏躲一隻想逃的幼魂並不被完全了解。

後來家裡有了車,我日子仍過地十分寂寞,療育我的是旅遊節目,什麼《台灣探險隊》、《在台灣的故事》、《勇闖美麗島》。一度夢想擁有自己的車,且是大型休旅車、遊覽車,夢中全家人平穩睡在我的車上,前去之處會是一名勝一古蹟,應該是南鯤鯓代天府、烏山頭水庫,我們受困山區如災民太久,該吹風、該出去走走。夢境就像電視上汽車廣告,然汽車廣告有嚴重性別偏見,複製男性有車等同有目標,我電視是看太多了,我對未來想像十分疲乏。

有沒有可能、讓一支汽車廣告特為單親父母或花甲老人拍攝?老人還否有資格擁有一台新車?伯公過世前將他一筆存款替時已六十餘的堂姑添了一台車,此事在鄰里以一則閒話菌散開來,根本是忌妒!作為老父親給老女兒的厚愛,化諸一輛遮風避雨小轎車,是一樁美事,那幾年因伯公獨居,堂姑回鄉下以機車代步,車程來回長兩小時。所以對會開車的女性我毫無根據、是一心佩服,大概也來係汽車廣告打造的偏見。我猜想這輩子我學不會開車,多年來車上亦是父母爭執頻率最高的空間,你知道的,母親有年企圖自高速行駛中的後座跳車,那陰影如煙管廢氣至今圈繞在我心底。

父親三十歲有了自己的車,先是一台二手中古車,雜牌車,橄欖綠的車身,車內構造不能算壞,但就是直覺它舊了。領車當天父親載我與大哥四處巡迴,我們去了很多地方:麻豆五王廟、走馬瀨農場、左鎮化石館,耗盡半桶汽油。大哥搶走副駕駛座,我一個人在後座扭捏不安,那時安全帶仍是妨礙坐姿的設計,我像剛被關進籠內一慌亂的小犬,心情興奮也像汽車廣告述說的安心、穩定以及方向感。父親開車很慢,至多八十,後來我習慣的速度就是八十。

父親的新車則是一輛墨綠一千八西西的豐田,車牌號碼頗不雅,七七八八,車廠在佳里口的TOYOTA,牽車當日一家四口都到了,記得新車駕駛座的父親表情十分複雜,他終於是一車之主、也是一家之主了吧!車頭同樣細繫一顆滑稽的彩球,風風火火,晚上七點我們一家從鹽分地帶駛回山區大內,夜光車體內各就各位,當時我並不知道,一部至少長二十年久之汽車敘事彼時已經展開。

那輛車載我跑遍南部七縣市。有幾年我陪父親出差,父親公司專製車體內一切紡織物事,客戶遠至桃園與苗栗,記得在三義車廠,那畫面實在駭人,數千輛等待交貨的新車,秩序固定於數十公頃的荒地,我遊走其間,想像數千個闔家出遊的大夢正緩緩成形;也曾陪父親透清早載著賽鴿至鵝鑾鼻、七股鹽田、高雄仁武放飛,我們即刻掉頭,通常先抵家門的是賽鴿,速度快得驚人,那是鴿王,每一隻種鴿都有綽號,父親細心替牠們拍照;我念東海大一那年的中秋節,買不到車票被困在大度山,父親聽聞馬上說來載我,那是第一次我感受到父親強烈的愛,他半夜三點出發,我在清晨五點的東海宿舍醒來,摸黑通過一片泛紫色薄霧來到校門口,隔著中港路,也是第一次父親對我揮手,我也用力揮手,交通工具扭轉了我們情感的表述形式。

父親三十歲之後的命運繫於一輛小轎車,此生擁有的第一輛、也會是最後一輛?

當年新車車齡近逾二十載──二十載足以同時養大一男孩成為大學生、二十載足以讓皮革坐椅龜裂如掌紋、罐裝芳香劑揮發成一空殼,剛好拿來吐檳榔汁;二十載更足以讓後座加油站贈送之衛生紙堆疊如賣場、讓彼時最風騷之白鬃長毛犬造型的面紙盒停止使用好比一隻流浪狗。父親的豐田史是我的旅遊史,那儲蓄的里程數同時擘畫了我年幼之視域,我的瞳仁精緻如一新架設之行車紀錄器,不願也不錯過二十載來任一台灣風景。

(待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