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百報箱--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廬山煙雨浙江潮

李蕭錕/文.圖 |2006.11.29
1199觀看次
字級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無別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是蘇軾的禪悟詩,「廬山煙雨」和「浙江潮」,歷來一直是中國詩人墨客經常吟詠的景致對象;廬山煙雨在唐代慧遠禪師的〈廬山記〉中,曾有「日照香爐生紫煙」及「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雲錦張」等名句,都極膾炙人口;而錢塘大潮亦傳誦久遠,柳永的「怒濤捲霜雪,天塹無涯」,及周密〈觀潮〉文中的「玉城雪嶺際天來,吞天沃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將潮水的宏闊氣勢與觀潮的場面盛況摹寫無餘。

所以,廬山煙雨幻化如夢之奇美,與錢塘捲潮難見之稀有,都會教人生「未到千般恨不消」之嘆,然而,見過之後又如何?蘇東坡輕描淡寫,以「無別事」一語帶過,並重覆首句「廬山煙雨浙江潮」,看似平常,卻透露出一種悟道的禪機。

《五燈會元》曾錄青原惟信禪師的話: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

所謂三般見解,是指「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及「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等悟道過程,當然不同。

青原惟信禪師的「悟道三程」,體現了佛教「不一亦不異」的中道觀,指出僧人三十年來的修行,經歷三種不同的省悟過程。

第一層中的「見山是山」,是說僧人因後天的熏習,佛性被遮蓋,而生俗見,即對主(我)客(山)二體進行二元對待,分別心產生分別識,所以是「見山是山」,你是你,我是我。

 第二層中的「見山不是山」,則是僧人因修行而體悟主客合一,渾沌不分,禪修的高位,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與山並不是個別對立,故覺「見山不是山,見水亦不是水」,我與山合而為一。

 第三層次的「見山只是山」,則躍出「主客合一」修行的高位,重新回到世間,主中有客,客中有主,亦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且你既是我,又只是你,我即是你,又只是我的重新還原事實的肯定階段(山只是山),此時的僧人,超越了時空,又包容了時空,超越了理性,又包容了理性,證得圓滿無礙的省悟境界。 此境界即萬法萬物,一方面皆如其本然之狀,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包容、彼此平等,共生共存的大自在,大解脫,正是「不一亦不異」的中道之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