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沙鹿訊】幼兒六歲以後即開始長恆牙,而健康的恆牙不僅負責咀嚼的重責大任,也是每人重要的「門面」,但,萬一不小心撞掉了怎辦?醫師呼籲正確保存掉牙,黃金一小時內「種」得活。
光田綜合醫院牙科門診發現,國小學童乃至大學生最容易在嬉鬧、奔跑或騎腳踏車過程中,一個不小心跌倒撞到地面或桌角等硬物而撞落了門牙。主治醫師石明浩表示,一般因外力撞擊脫落的牙齒多為前門牙,而撞落的牙齒必須是完整脫落而非從一半斷裂的牙齒才能順利植回原位。
由於牙齒表層的牙周細胞組織離開人體後只能存活約半個小時,一但細胞組織壞死就無法植回,只能做假牙或植牙,所以當意外發生時,若能趕緊撿回脫落的牙齒並以正確方式保存下,在黃金一小時內緊急到牙醫就診,順利將牙齒「種」回原處,就能免除成為「無齒之徒」的尷尬。
口腔是最適合保存牙齒的環境,但因顧及外傷疼痛與可能不小心吞入肚內,因此由優先的順序,建議趕緊將掉牙保存在:生理食鹽水、冰牛奶、冰水或清水中,然後趕緊至牙科就診。
治療時,會將牙齒脫落處的神經抽掉後,再將清理過的斷牙藉由鋼線縫合,植回原位,然後經過六至八周的牙細胞組織再生後,即可拆線,不過一年內仍要注意勿食堅硬食物或避免碰撞,以免仍脆弱的牙齒再次脫落,且也要記得定期回診追蹤牙齒復原情形。
切記,掉在地上的牙齒,如果太髒或是沾滿沙子,千萬不要拿刷子或手去自行刷洗乾淨,因為這樣反而會加速牙周細胞組織的壞死,因此建議只要先用清水稍做沖洗後,即可趕緊正確保存牙齒,然後交由牙醫處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