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四十六歲男子大腸癌以為痔瘡,末期才發現,被診斷只剩兩個月壽命,他積極尋求治療,至今五個月狀況良好,影像檢查腫瘤明顯縮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及一般外科主任王照元表示,末期腸癌主要以化療藥合併標靶藥物治療。不過研究發現,國人大約有百分之二因「UGT1A1」基因變異,會影響代謝化療藥物的能力,造成化療時白血球下降、腹瀉等副作用更嚴重。
他說,如果治療前抽血做基因檢測,只要發現有基因變異,可減少化療藥物的劑量,如果沒有基因變異,可適度的增加化療藥物劑量,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更多晚期腸癌患者延長生命。已有部分醫學中心可做「UGT1A1」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