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天傳出穿錯衣服的新聞,一是基隆法國公墓舉辦普度活動,法會現場扮演法軍的人,居然英國士兵裝扮。
另一是台大青年大使團隊的青年大使以「混搭」方式穿原住民服飾表演歌舞。
主持法國公墓普度的里長俞明發解釋:「租不到法國士兵服裝,改租英國的。」
台大青年大使團隊則回應:「此次服裝純粹表演用途,並無意想代表台灣原住民文化及其深層意涵。」
兩位負責回覆的人做出的半調子解釋,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基隆法國公墓的普度活動算是經常性的年度活動,怎麼可能租不到法國士兵的服裝?
原住民服飾上的圖案各有其意義,怎麼可以想怎麼搭配就搭配?代表國家出門,外交活動並非校內活動,怎能犯下不該犯的差錯?第一學府的台大生不懂,難道外交部也不知道要檢查表演服裝這等攸關文化與國家顏面的細節嗎?
或許別人口頭上說著不在意,但歸咎下來卻是我們的涵養與文化不足,加上誠意也不到位,所以沒有用心做足功課,得過且過。
這樣的做事態度不修正,即便隔年仍有同樣活動,人生卻無法重來,待人處事都該謹慎才是。
Eileen(台北市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