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轉變形態 20年內關鍵時機

孔令信 |2013.08.12
1117觀看次
字級

亞馬遜網路商店的創辦人貝佐斯買下了老字號的《華盛頓郵報》,對於平面媒體造成重要的衝擊,特別是影響報紙的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二○○八年華爾街金融大海嘯時,當時美國不少報紙受創嚴重,特別是在廣告收益上劇減,加上紙張的漲價與人事成本等壓力,不少地方媒體紛紛熄燈轉型,放棄紙本改為電子報發行。

另外,《紐約時報》在沉重的發行與廣告的壓力下,在二○一一年起,多次嘗試讓民眾以收費牆的方式閱讀網路新聞,終於在二○一三年五月起成為美國網路報第二大報(《華爾街日報》與電子報都是全美第一),目前《紐時》已擁有六十萬數位訂戶。

《華郵》、《德國圖片報》與英國的《太陽報》也都陸續跟進。顯示電子報一旦收費模式成型,紙本印刷很可能就會成為「客製化」的產品,不再是大眾化的傳媒。

在台灣,二○一二年一場《壹傳媒》打包出售事件,一度引發社會的關注,最後是以出售壹電視收場,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再回台北,強調《蘋果日報》未來將轉型數位化。

而聯合報系的udn在數位匯流發展中依著自己的步調一步一步地發展與改良,逐漸走出自己的新路,但是《udn電子報》的收費模式始終難突破,這也是台灣和其他各國紙媒共同的大難題,一旦解決,台灣的平面媒體很快地也會棄紙本而全面發展電子報。

回到貝佐斯的預言,二十年內正是平面媒體最重要轉型的重要時機,貝佐斯會花二點五億美元買下《華郵》,以他經營亞馬遜的模式,讓實質書店成為虛擬書店,改造《華郵》當前的困境,顯然會是貝佐斯的強項。

他也很清楚,對於新聞與言論內容,一位聰明的經營者是不會任意插手或者介入新聞專業的運作。

也許報紙終會消失,可是對於新聞的需求與要求明顯地並未改變,只是閱聽的平台改變而已吧!

孔令信(台北市/銘傳新聞系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