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每四名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是體重過重或肥胖。面對小胖子愈來愈多,且「小時候胖,可能會胖一輩子!」的情形,行政院衛生署最近核准國內第一個適用於青少年的減重藥「羅氏鮮」,但用藥規定相當嚴格,十二至十八歲青少年身體質量比(BMI值)超過標準值,並在醫師的指示下,才可使用。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祝年豐指出,國外多篇臨床研究證實,如果小時候就很胖,長大成人後,只有三、四成會瘦下來,約有六至七成的人從小胖子變成大胖子,其中又以青春期前(國小階段)就肥胖的人,最為嚴重。門診時,常遇家長焦急詢問,是否有藥物可讓孩子使用。
自從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於二○○四年核准全世界第一個適用於青少年的減肥藥物「羅氏鮮」,今年初藥廠向衛生署提出新適應症申請,衛生署在本月一日正式通過審議。
祝年豐提醒,礙於青少年正值發育階段,減重藥物只是肥胖青少年想減重的選項之一,醫師不鼓勵一開始就投藥,最好是BMI值超過三十,血脂、血糖及尿酸偏高,且在使用飲食控制及增加運動量六個月以上,都無法適當降低體重時,才能服用這項藥物,而治療時間最長只限一年。
另外,在治療過程中,醫師必須觀察青少年體內維生素濃度,並在治療期間每天服用綜合維生素,預防青春期可能發生維生素缺乏現象,綜合維生素最好在服用減肥藥物兩小時後或睡前服用。
為追求纖細的外在,不少青少年常採取激烈的減肥方法。祝年豐提醒,不當使用過激的減肥手段,如斷食、攝取單一或極低熱量食物等,都可能導致流失大量蛋白質,反而有害健康,呼籲青少年肥胖患者,有問題還是應就醫求診,每周以減少零點五公斤為目標,才是健康的減肥方式。
祝年豐建議,家中有胖小子的父母,從飲食習慣開始著手,飲食均衡,盡量減少食用油炸、高脂、高熱量、高糖分等食物飲料,多吃蔬菜及水果。另外,培養小朋友正確的飲食概念,並養成運動習慣,每天最好讓孩子有半小時的活動時間,這樣才能讓小朋友不致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