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的住持 文/人間社記者陳昭良 |2013.08.11 語音朗讀 35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心保和尚慧龍法師永嚴法師妙璋法師妙兆法師 人間佛教是佛光山弘法度眾的主要方向,道場與住持之間,如同身與心,兩者互依互存,不可分離。 上周福慧家園共修會,以「佛光山的住持」為主題,由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主持,邀請清德寺住持慧龍法師、桃園講堂住持永嚴法師、屏東講堂住持妙璋法師、法寶寺住持妙兆法師與談,分享佛光山道場住持的角色與理念。 「人間佛教的理念,是把佛法落實在生活當中,在行住坐臥之間,處處充滿佛法。」心保和尚指出,學佛主要目的,是讓我們活得快樂,佛教以「涅槃第一樂」,解脫、放下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事情,往往想法不對,煩惱隨之而來,因此,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把生活與修行結合在一起,作為弘法的主要方向。 領眾薰修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要以大眾為主,更不要去執著。」慧龍法師認為,擔任住持首要懂得「委曲求全」,再以「身教重於言教」教育信眾,並舉星雲大師、心定和尚過去擔任住持期間,即使忙到深夜回到寺院,早課依然帶領徒眾修行,慧龍法師表示:出家人重視調心調息,行住坐臥都是修行。 妙兆法師點出,第一「作息正常」,第二「不要揀擇」,一切想當然爾,每件事物都當作自己的本分事處理。 修行不是要即刻成佛,日常生活中常檢視自己,慈悲、忍辱、勤勞是否有增加一點,這就是修行。 「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上作為修持之外,引導師兄弟學習佛法、用功,回饋給信眾。」永嚴法師認為「以身作則」很重要,要明確地將修持方向表達出來,引導時才不致偏差。若共事發生意見相左,透過住眾會議討論達成共識,發揮各其所長,就能集體創作。 「佛法在人間,人間好修行;菩薩在人心,發心成菩薩。」妙璋法師表示,每個眾生都是菩薩,透過修行、發心,才能將法身慧命開發出來,因此要以佛法鼓勵信徒發菩提心、以熱忱帶動信徒廣結善緣、以修持攝受信徒身心清淨、以正派建立信徒正知正見、以悲智創造因緣善巧度眾,以此五點領眾修行。 接待十方 慧龍法師分享他接引十方大眾的方法,第一倡導人和、第二關懷大眾、第三善用機緣、第四顧全大局,他指出台北普門寺是佛光山的第一個分別院,星雲大師命名「普門」,即是希望普門大開接引信眾,因此有容乃大,才能接引十方;來山都是求法的人,善用佛法接引大眾,有佛法就有辦法,發菩提心就可以接引大眾。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妙兆法師表示,接引信眾方法很多,但在過程中,必須第一要「不忘初心」,不能忘記當初為何要出家,為何要度眾的心;第二要當「不請之友」,要當信徒、義工的不請之友,以雞婆、歐巴桑的個性服務奉獻;第三要「不念舊惡」,在引導、度眾過程,一定會有不同的意見,彼此學習尊重包容;第四要「不變隨緣」,在度眾的當下,每個人都有他不同的因緣,成就的因緣亦不相同。 最後要「非佛不做」,以佛法為前提,透過法會、活動、社教、素菜等種種善巧法門度眾。 多元化的課程,接引不同階層的民眾,但道場空間畢竟有限,走進來的人也有限。 永嚴法師引用星雲大師的話,「走出去」才能度更多的人,唯有「走出去」,才能開發更多的社會資源、度眾因緣。因此,與縣市政府、大學校園等合辦講座,與市公所舉辦冬令賑濟,讓周遭的人受到影響,自然就有讓他們走進道場的因緣。 妙璋法師分享「給人的精神、承擔的精神、慈悲的精神、歡喜的精神」等四點接引十方,並指出佛光山透過給人的精神,信眾才能不斷的護持,舉辦各項課程,讓不同年齡層有舞台發揮,同時要如一台彩色的電視機,面對大眾要有聲音、表情、笑容,透過歡喜直接度眾。 心保和尚亦表示,星雲大師在《僧事百講》中,也提到住持還需要具備「認識寺院」、「用人之長」、「培養人才」等三種能力,同時幫助大家在佛法上用功修行。 前一篇文章 行善欲為人知 下一篇文章 弘法數位‧數位化的 人間通訊社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退休之後2025.05.01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昆蟲大觀園 春天宛如昆蟲起床號過猶不及 濫用疫苗恐致病毒變異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十三:美俄又見月球用氫能 打造電動車不怕冒黑煙2015國際光年 探索生命能量源頭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十二: 歐洲的繞月小船 作者其他文章煩惱來時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