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凱雷集團宣布收購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日月光將告別台灣股市,大地震勢所難免。企業在商言商,其間的縱橫捭闔本不足為怪,但倘是肇因於政策失當,甚且引發連鎖效應,事情就大條了。
報載,向來行事低調的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奉行「唯有不斷超越自己,才能不斷進步」的商場哲學,曾高分貝直言政府「消極地強留企業在台等死」的謬誤,如今「國內最大收購案」,或許正是他讓日月光能西進的「金蟬脫殼」之計,但所造成的嚴重影響,不容小覷,因為:一、台灣在「優質廠商」抽手後,包括PC、NB等「台灣NO.1」產業,外購的骨牌效應正在成形;二、低迷的經濟環境更將因資本市場的「逃亡潮」,更雪上加霜。
當然,官員或可粉飾太平,臉不紅氣不喘地誇稱「情勢一片看好」,但數字會說話。依世界銀行、世貿組織、歐盟等機構的研究都指出,大陸將是未來發展最迅速、推動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其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而發展潛力甚至遠逾美國。另就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而言,去年已達百分之三十一點二三,今年一到十一月更達到百足之三十六點六九的歷史新高,台灣的貿易順差全由大陸賺來。
大陸雄厚的經濟實力,使全球各國都極重視與大陸的經貿關係,並力圖以此帶動本身的經濟成長,台灣對大陸「依存度」如此之高,尚猶恐不及,怎堪在政治緊箍咒下繼續自我催眠,讓經濟日月無光?台灣經濟優勢已不再,如何創機圖存,切望治國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