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直接成像」是觀察系外行星的重要方式,但技術是巨大挑戰。《天文物理期刊》網站刊登日本國立天文台等研究團隊報告,他們在太陽系外距地球約六十光年附近新發現一顆行星,採用的就是直接成像方式。該行星GJ 504 b被稱為「第二木星」,此次的發現,在行星直接成像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人類迄今在太陽系外至少確認了三千五百顆行星,但能直接確認其形態的不到十顆,多數是以間接方式得到,譬如公認比較準確的重力透鏡法,是利用星體引力場導致遠處另一星體的光線路徑改變,造成的類似透鏡的放大效應,來進行星體確認。如果想要以直接拍攝方式發現行星,技術要求十分嚴苛,且這顆行星要夠巨大,與恆星的距離不能近到被其光芒掩蓋。
但這次天文學家在夏威夷利用「昴宿」天文望遠鏡,以直接攝影成像法成功發現了行星GJ 504 b。當時研究人員正對黃道星座之一的室女座上一顆與太陽十分相似的恆星GJ 504進行檢測,發現了正圍繞它公轉、非常暗淡的氣態行星GJ 504 b。
被稱作「第二木星」的GJ 504 b約一億至一點二億年前誕生,大小約是木星的四倍(木星為太陽系最大行星,體積是地球的一千三百多倍)。GJ 504 b與其恆星的距離,約相當於太陽到冥王星的距離(約五十九億公里)。
GJ 504 b表面溫度約攝氏二百四十度左右。有趣的是,儘管它巨大且炎熱,仍是迄今所有經直接確認的行星中最小的一顆,也是最暗淡、溫度最低的一顆。研究人員推測該行星大氣中沒有雲、沒有水,應沒有生命存在;具體研究成果將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