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類固醇療效迅速,用途廣泛,因此又被稱為「美國仙丹」,對於紅斑性狼瘡、氣喘、皮膚病、惡性貧血等,各種結締組織病膠原質病都有效果。一位七十五歲的老先生罹患皮膚病,必須注射類固醇止癢,後來更必須三天注射一次。使用水煎中藥後,病情改善,欣喜的老先生不顧中醫師提醒,擅自停掉用了十多年的類固醇,結果引起病情大反跳,突然感染肺炎而過世。
培真中醫診所中醫師鄭淑鎂,昨天在中西結合神經醫學研討會,發表「類固醇藥物的正副作用,及副作用的中藥輔助治療」時表示,長期、大量使用類固醇,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如水牛肩、月亮臉的庫欣氏症;還有消化性潰瘍、低血鉀、抑制生長、腦神經病變、皮膚萎縮、失眠等。長期使用者擅自停藥,還會出現病情大反跳的危險。
這名老先生,因為長期使用類固醇,體形浮腫、疲倦虛弱、皮膚變得又薄又暗沉,皮膚病困擾他十多年,後期更三天就要注射一次類固醇,因此轉而求助中醫。鄭淑鎂說,老先生第一次使用水煎中藥,類固醇副作用便明顯減少,但她一再提醒老先生不可以驟然停止類固醇,必須逐漸減藥。
可惜老先生沒聽從醫師指示,私下偷偷停了類固醇,也沒告知醫生。五周後,老先生就因病情大反跳,感染肺炎,引發敗血症而死亡。
鄭淑鎂指出,長期使用類固醇,血中糖皮質激素增加,使ACTH分泌減少,抑制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導致腎上腺皮質萎縮衰竭,停藥會出現腎上腺機能不足,即是艾迪森氏症,使病情急速惡化。
類固醇的副作用可依據體質,使用「補陽還五湯」等,減緩副作用,同時慢慢遞減類固醇。由於中西醫沒有整合,出現病情大反跳時,西醫往往指責是中醫肇禍,讓許多病患視中藥為畏途。
鄭淑鎂建議,中藥對減輕類固醇副作用,有很好的療效,但一定要注意類固醇遮蔽感染、病情反跳等副作用,嚴禁病患私下濫停類固醇,才能中西醫合作,幫助病患控制病情。
《醫療小辭典》
庫欣氏症候群
庫欣氏症候群,是一種內分泌或賀爾蒙障礙。大部分患者皆有滿月臉(臉圓如月)、軀幹性肥胖(身體肥胖四肢不胖)、肌肉無力(特別是大腿)、背痛、高血壓、血糖增加、皮下容易瘀青、以及腹部暗紫色條紋等。女性患者可有月經不規則、體毛增加之現象。這些臨床特徵的表現,因人而異,可以是不同致病因所引起。
艾迪森氏病
艾迪森氏病,是一種罕見的內分泌或荷爾蒙障礙,乃由於腎上腺皮醇(由腎上腺所分泌,是一種糖皮素)及醛固醇(是一種鹽皮素,在人體之功能,可幫助腎臟吸收鈉離子,並排泄鉀離子,維持體液及血壓之穩定)分泌不足引起。罹患此症會導致體重減輕、肌肉無力、虛弱、血壓低及皮膚變黑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