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兒童不是父母所有的財產,兒童人權也應被尊重」!為呼籲社會正視體罰問題,並進一步終止對兒童體罰施暴,人本教育基金會昨起兩天在台北舉辦終止體罰國際研討會,除了首度在台發表聯合國兒童受暴研究計畫,也請外籍專家解讀,並對台灣提出建言。
終止體罰國際研討會暨聯合國兒童受暴研究報告台灣發表會,昨天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登場,聯合國秘書長兒童受暴研究計畫編輯委員、全面終止體罰全球連線總召集人彼得‧紐威爾應邀來台,以「解讀:聯合國秘書長兒童受暴研究報告」為題發表演講。
紐威爾表示,聯合國秘書長兒童受暴研究計畫起源於兒童權利委員會所提出的建議,這是第一個全球性的兒童受暴研究計畫,也是聯合國首度邀請兒童參與的計畫,更是聯合國報告首度建議禁止所有對兒童的暴力行為,包括任何形式的體罰。
紐威爾指出,一、兩百年前,丈夫對妻子施暴或主人對奴隸施暴是相當常見的事情,現在卻鮮少有人主張丈夫對妻子施暴是「合理的懲罰」,儘管社會不斷進步,大部分的國家仍缺乏禁止體罰兒童的法令規範,甚至有家長認為,體罰可讓孩子學習成長。各國政府都應把禁止對兒童施暴視為急迫且深切的議題,保護孩童並讓他們享有同等的人權。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蕭逸民表示,如何讓我們的孩子不被體罰?
首要之務就是「讓大眾觀念扭轉」,《兒童權利公約》在一九八九年通過時就已經將兒童定位為人權主體。
他表示體罰就是對兒童施以暴力行為,這是違反兒童權利公約,他強調無論如何體罰都不應作為教育方式的一種,主管機關與相關單位應該針對不體罰兒童進行宣誓與立法,這也是「聯合國兒童受暴研究報告」為什麼呼籲各國政府應在二○○九年以前完成立法禁止對兒童施暴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