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七十歲阿嬤,因心悸與胸痛就醫,門診心臟超音波發現左心房疑似有腫瘤,醫師建議磁振造影掃瞄確認,後來發現不是心臟腫瘤,只是橫膈膜疝氣,讓老太太虛驚一場,小手術就改善胸痛問題。
三軍總醫院放射診斷科醫師張尊厚表示,以往懷疑心臟腫瘤,多以心臟超音波作為評估工具,但超音波準確度有限,可能出現影像死角導致誤判,甚至開刀後才發現位置不對,或根本不需開刀。
三總從二○一○年以來,以心臟磁振造影檢查,作為考慮讓患者開刀前的確認檢查工具,在四十三例懷疑為心臟腫瘤的患者中,最後確診僅七、八例為心臟腫瘤必須開刀。
張尊厚說,這名七旬老太太因心悸與胸痛就醫,心臟超音波發現左心房疑有一塊腫瘤,但只能從特定角度才看得到,建議做磁振造影,果真發現根本不是心臟腫瘤,而是橫膈膜疝氣,才使部分胃腸道被吸進胸腔內,剛好與左心房比鄰、重疊,從心臟超音波不易分辨。還好做了磁振造影讓老太太從大手術變為小手術。
另一名三十歲年輕人,因心悸、易喘就醫,心臟超音波發現疑有軟組織異物,壓迫右心室壁前方,但無法確認是不是心臟腫瘤,以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心包膜外有一塊脂肪瘤壓迫右心室外壁,合併局部心包膜缺損,經心臟外科開胸手術切除心包膜脂肪瘤後治癒。
張尊厚說,三總將心臟磁振造影檢查,列入這類患者手術前標準檢查流程,讓患者手術前有精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