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昨公布最新調查,八成民眾誤認為「熬夜」、「喝酒」是導致肝病主因,忽略B、C型肝炎定期追蹤及治療;有三成民眾明知有肝炎卻不就醫;健保資料也顯示,有八成肝炎患者,該治療而未積極治療。知名演員石英昨現身記者會,呼籲大家不要像他一樣,拖到猛爆性肝炎發作,靠兒子捐肝才保命。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指出,台灣每年約一萬一千多人罹患肝癌,近八千人死於肝癌,其中七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兩成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她強調,肝炎患者只要定期追蹤治療,病情即能有效控制;然而國健署最新調查發現,三成罹患肝炎者不就醫,七成七認為「身體無症狀應該不需要」、二成「不知道該看醫師」、一成民眾「不知道要去哪裡看醫師」。
七十一歲的石英,四十歲時檢查確診為B肝帶原者,因「身體無症狀」,不以為意;直到二○○一年、近六十歲時健檢,超音波照到肝臟下方有一點,隔年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飆到近一千(正常人約四十),罹患「猛爆型肝炎」。經由換肝才保住性命,現在他每年固定回診,持續定期追蹤檢查。逢人就宣導健康飲食、不亂服成藥,顧家先顧肝、「定期做肝檢」的正確觀念。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吳建遠指出, B型肝炎帶原者持續肝炎發作,一成五至兩成會發生肝硬化,增加肝癌發生率;C型肝炎病毒感染一半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兩成會導致肝硬化,肝硬化者三至五個百分比會變成肝癌。
研究顯示,慢性C型肝炎患者使用抗病毒及干擾素治療,可降低六成五肝癌發生率;B型肝炎帶原者,可降低四成七肝硬化及七成八肝癌發生率,年齡三十五至五十九歲的B肝帶原和慢性肝炎者,每六個月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降低三成七的肝癌死亡率。
上述治療健保都有給付,但至去年底止,九十萬名應接受治療者,僅十六萬人接受治療,國健局呼籲患者勿心存僥倖,應定期肝檢、積極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