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社區大學副校長、大明寺住持覺藏法師表示,大明社大的理想,是希望透過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培養學員良好的公民品格,並積極融入社區關懷與改造,以建立開放、多元、在地、終身的學習環境。
大明社大除了設在大明寺的教室,還設有七個行動教室,分別是在大湖、三灣、公館、頭份、竹南、西湖、銅鑼等地。除了把社大的部分課程引進行動教室,也針對地區特性來開課,例如西湖的「生態導覽」、竹南的「傳統技藝」及三灣的長青老年課程等。
另外也在社大發動和籌組社團,如長青社、國樂社、合唱團等,來參與老人關懷以及地方活動公演,如土牛溝文史探索社便是投入地方文史的保護與傳承。
舉辦公民學習周
為配合政府推動終身學習與提升公民素養,校方每學期的第六周會舉辦「公民學習周」,一年共開設十個場次講座,開放給民眾免費旁聽,並打破校內原本的班級藩籬,鼓勵學員踴躍參與。
大明社大同時也透過成果發表會,進入社區展演和呈現學員的學習成果,除大幅增加與社區民眾接觸的機會,更能讓民眾更了解大明社大,激發求知慾,同時也提供選讀服務以及報名、註冊優惠,鼓勵大家加入終身學習行列;這也是激勵學員自信心的良方。
覺藏法師說,回歸到大明社大的精神與目的,就是要鼓勵民眾多參與公共事務,以建立公民社會,因此社區經營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未來大明社大會繼續以「文化探索」、「文化體驗」等計畫性、深度性和知識性的課程,喚醒民眾對地方的情感;讓大家在「人與自己」、「人與人」以及「人與大自然」的生命向度裡,展現健康、快樂、穩定與祥和的心,這便是社區大學的極致目的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