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被譽為「世界汽車之都」的底特律,早在一百年前就是「汽車工業」的代名詞,曾是美國最大的城市之一,美國第一條水泥馬路、第一盞紅綠燈、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家百貨商店,都出現在這裡。美國三大汽車巨頭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的總部均設於此。
但近幾十年來,由於高失業率、高犯罪率、政府發生嚴重財政危機,底特律的房地產業也急劇衰落,二○一二年《富比世(Forbes)雜誌將底特律評為「美國最悲慘的城市」。
底特律從巔峰到深淵,可以說「成也汽車, 敗也汽車」。早在一八九六年,福特公司就在這裡製造出美國第一輛汽車。一九○四年,T型福特汽車推出,開啟了「美國全民汽車新時代」。上世紀六○年代初底特律進入全盛期,汽車工廠也使在那裡上班的工人群體成為龐大的中產階級。
但隨後勞資衝突爆發,不斷的騷亂影響了社會治安。接著日系與歐系汽車的崛起又分割了底特律的汽車市場。上世紀九○年代起,底特律經濟開始復甦,然而二○○八年的一場經濟危機,使它再遭重創。
底特律到底如何衰落,外界有四種說法:一是人口大量外流,二是人才素質下降,三是產業過分單一,四是缺少發展規畫。分析人士指出,人才缺乏是底特律的致命傷。由於底特律擁有眾多汽車工廠,年輕人只要獲得中學文憑就能找到工作,而且生活水平還不錯。這就誤導了當地政府與民眾,使得他們看不到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性。
此外,底特律的汽車工業產值占了當地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八十。這樣的經濟結構經不起市場變化衝擊。一旦汽車銷量下滑,危機立即到來。多少年來,底特律一直沉醉於「美國製造」美夢中,卻不曾料到,在新形勢下製造業利潤急劇下滑,而設計、研發、銷售將占據「微笑曲線」兩端,攫取巨大利潤。汽車製造業的衰退,終於導致汽車之都的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