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二○一三年全國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課程接近尾聲,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昨日融合宗教觀點與人生體悟,於傳燈樓四樓與近五百位教師分享「真空生妙有」的幸福哲學。
「作一位和尚體悟到四大皆空,很幸福!」星雲大師表示,一生受「空無思想」影響甚深,即使從小家境不富裕,但是自認不貧窮,總是胸懷希望、積極面對。大師強調,幸福是靠自己創造與感受,真正的幸福來自「空」,並以佛教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說明世界萬物如錢財、愛情等,皆會隨著因緣變化無常,倘若陷入執著,就會感到不幸福。
星雲大師表示,教師是相當崇高的職業,財富雖然不多,只要不忘初心,悠遊於「有無」之間,就能肯定自我價值,幸福感自然源源而生。例如孔子弟子顏回、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葉,都見證財富少、快樂多,沒有錢不一定不幸福。
星雲大師又將「幸福感」分成平安、物質、精神、藝術、宗教五種層次,認為人出生後在母親懷抱中獲得安穩而感覺幸福;隨著需求增加,開始追尋物質生活;進一步向外追求知識、愛情的精神滿足;然後希望增添藝術美學,提升生活品質;等到滿足這一切需求後,則轉為探尋超越的宗教生活,屆時就會面臨最根本的「空無」問題。大師以「觀自在」期勉大眾,常觀照自己是否「自在」。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代教師提問關於教育與人生的議題。星雲大師以仙崖禪師的「夜遊」公案為例,說明佛門教育尊重孩子,不將錯誤說破,讓孩子學習自我懺悔;若面對學習態度不佳的學生,不妨先給予讚美,孩子無形中生起慚愧心,就會心甘情願修正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