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的西郊,大千農莊飼養了許多珍奇稀有動物,有白天鵝、黑天鵝、野鴨、大雁、孔雀、火雞、猴子、梅花鹿、駱駝等等。莊園裡還有個四百多畝的湖,可同時容納三千人遊覽。
「經商多年,想過農夫生活,但農夫並不好當,」二○○○年,大千農莊還是一批荒地,四周都是廢棄的魚塘和水窪地。來自台灣的黃海伯一步一步開墾後,野生動物每年能夠帶來一百多萬元的效益,動物多了,遊客多了,每天產生的垃圾和廢物也相應地多了起來,一般的做法是把這些廢料當作農家肥來給土地增加養分,但是莊園裏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有限,怎樣才能充分利用這些廢棄物呢?
「一開始在養殖廠地挖了地道,也挖了幾十口水井,每天早中晚電鈕一按,就自動沖洗,把排泄物沖到沼氣室,沼氣室裡面沼化以後,就變成沼氣,沼氣又變成電能,剩下這些東西就是高蛋白的飼料,就留到湖邊的管制池,管制池又餵藻類,藻類的吸收營養份很高,很快流到湖裡餵鴨子及魚類,很快又造成一個生態迴圈。 」
一九九二年到上海創業之前,黃海伯曾經在美國經營了十年的高爾夫球具生意,積累了上千萬美元的資金。來到了上海,決定投資五百萬美元在徐家匯建起了一座七層樓的飯店,取名「大千美食林」。營業異常火爆,讓黃海伯嘗到了在大陸投資的甜頭。
後來改賣月餅。剛開始,黃海伯還只是在自己的飯店裡小規模地製作,沒想到上海的消費者對他生產的小巧、精致的月餅非常青睞,第一年八千月餅不到一周的時間就銷售一空,這讓黃海伯對月餅生產充滿了信心。每年月餅工廠銷售的月餅都能給他帶來五千多萬元人民幣的收入,休閒農莊每年也可以產生幾百萬元人民幣的效益。
在上海創業了十多年,他可以好好地歇一歇了,在自己的莊園裡做一名悠閒的農夫。然而閒不住的黃海伯又去江西種植速生楊樹,用於加工木材和造紙。這一次,黃海伯一下子就簽定了十三萬畝的造林協定,計畫投資一億元人民幣用於植樹造林。「投資種植的十三萬畝經濟林就像一個綠色銀行,只不過銀行現在還沒有開門,再過四年,他就可以陸續回收資金了。」經過他估算,一旦這個銀行能夠正常運轉,每年可以給他帶來一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
從開飯店到做月餅,再到後來建設生態莊園以及到江西種樹,黃海伯從事的事業沒有一項是交叉的,表面上看來他好像是一個喜歡創新,喜歡冒險的商人,實際上,這些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