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高雄市六十五歲男子黃鴻興過年前才因舌癌動刀,休息沒多久就返回義工崗位,曾罹口腔癌的他,投入義工服務三十一年,除了在犯保協會擔任義工,動物園、消保會也都看到他的身影,覺得這樣日子過得比較充實。
兩度抗癌成功,黃鴻興淺笑「很好克服啦」,他說每天把行程排滿,活著充滿意義,透過服務體會不同心情,想法也變得達觀。
黃鴻興說,年輕時從事勞力工作,每天運動最少走一小時,即便罹癌但復原情況很不錯,家人見他「行程很滿」,擔心身體負荷不了,要他多在家休息「不要這麼累」,他形容自己「閒不下來」,忙一點好的比較快。犯保協會副執行祕書吳瓊華說,黃鴻興舌癌手術沒多久後,參加協會辦的戶外活動,當時他只能以流質進食,不僅沒缺席還自備流質食物,堅強的「很不像病人」。
黃鴻興每年七月普渡後都會捐給協會一百包白米,送給需要的家庭。有位工安意外頸部以下癱瘓的年輕人打算學電腦創業,但找不到合適電腦桌,他連忙自掏腰包買材料替他量身打造一張。他說,從服務對象身上看見許多人性光輝和韌性,累積了他精神上的飽滿。
「看開點」、「很好克服」是他常掛嘴上的回答,彷彿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黃鴻興說投入義工服務三十一年,金銀銅牌服務獎他都已入袋,看見那麼多人辛苦卻努力的生活著,覺得身上的病痛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