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放暑假戶外遊玩多,小心罹患毛毛蟲皮膚炎!皮膚科醫師表示,最近毛毛蟲皮膚炎患者比平時多了五、六倍。從樹上掉下來的毛毛蟲,碰到皮膚、脖子或身體接觸,此類有毒節肢動物長毛會刺激皮膚引起過敏,不僅起水泡、長紅疹,痛癢難耐,如果水泡被抓破,可能引起細菌感染。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鄭惠文表示,今年夏天來得早,從五月開始,門診毛毛蟲皮膚炎患者就暴增,粗估今年患者比往年至少多出兩成。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李友專表示,毛毛蟲皮膚炎最常發生的部位在頸部、身體、腳等皮膚。如果一發生即刻就醫,大約擦藥二至三天就會好,但若抓破水泡,引起感染,恐怕至少要拖上一個星期才會痊癒。
李友專表示,曾有五十多歲愛爬山男子因毛毛蟲皮膚炎求診,由於整片水泡都被抓破,傷口不斷「流湯」,嚇壞家人。
醫師建議民眾,即使夏天很熱,從事戶外活動最好還是穿薄長袖、長褲,盡可能擦拭防蚊液驅趕蚊蟲。襪子可以拉高一點,蓋住褲管,可避免蚊蟲侵擾。若不慎皮膚起了紅疹,搔癢難耐,可以冰敷減緩痛癢感,然後立刻就醫,千萬別用手抓,增加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