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開放,陸客來台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去年已逾二百多萬人。立委李應元檢視台灣九個國家公園、十三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故宮、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等熱門景點,全都未提供簡體字版觀光摺頁及網頁。
李應元說,不少官方觀光網原都有簡體網頁,馬政府二○一一年六月宣示「所有官方文件、網站都應以正體字版本為主」後,全面移除簡體頁面,造成觀光客不便,應改進。
風景區與旅遊熱門景點是否要有簡體網頁與簡體字指標、簡介,一直爭論不休,但就行銷、服務來說,確有必要,其他說詞似乎就「強詞奪理」了。
在商言商,舉世蕭條的年代,每個國家、地區無不挖空心思,吸引遊客前往旅遊、消費,做生意兼國民外交。想吸引遊客,當然要做好服務,讓他們賓至如歸,如果網頁、簡介、路標都「霧煞煞」,遊客一定怨言滿肚,下次也許就不造訪了。
宣傳與推廣網站是觀光的重要行銷工具,設簡體網頁是種貼心考量,也是用心的表現。來者是客,以客為尊,提供方便,網站沒必要禁止簡體字。
政府宣稱移除簡體字是「維護中華文化領航者的地位」,維護中華文化領航者的地位方法很多,有紮實的內容、厚重的傳承、堅強的實力,才是正本清源,而非在意識形態作文章。
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說,正體中文才能反映台灣文化特色,陸客不是看不懂,只是不習慣;改簡體字沒法凸顯台灣味。
「給人歡喜」、「給人方便」,對遊客很有需要,相關單位應該轉念;提供簡體字的問題不必複雜化,既能方便遊客,又能獲得好評,何樂不為?
莆田客
(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