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為傳統藝術傳心燈

林明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2013.07.02
861觀看次
字級

二十世紀的七○年代,台灣社會面臨急遽轉型,造成國人生活與價值觀念的重大變異,不僅衝擊民俗文化的生態,也影響民俗藝術的命脈,加上廟會文化墮落,低級趣味流行,導致大眾對民俗逐漸疏離、陌生甚至鄙視,遑論其價值、原始意義與美學品味。

當時一場鄉土文學的激烈論戰,在民間與官方努力下,終於繳交一張張亮麗的成績。回顧這段歷史進展頗為曲折:一九七八年新象成立,次年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誕生,一九八○年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設置,並發行《民俗曲藝》雙月刊;一九八一年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一九八四年《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公布施行;一九八五年教育部創辦第一屆薪傳獎(一九九五年停辦,共舉辦十屆,挖掘不少民俗藝術工作者),並於一九九○年主辦「北管歌仔戲傳習計畫」;一九九四年文建會擬定「民間藝術保存研習計畫」,積極保存瀕臨失傳的民間技藝;一九九六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正式掛牌,次年展開布袋戲—黃海岱、許王、鍾任壁,高甲戲,皮影戲—許福能、林淇亮的技藝保存計畫,整理並典藏為數可觀的經典劇目。

二○一○年以來,文化部文資局統整業務,積極進行民俗藝術的搶救與維護,經指定的重要傳統藝術包括一百個保存團體、一百四十二位保存者,項目則有數十種之譜,可見民俗曲藝內涵之豐饒與型態之多樣了。

值得一提的是,歷年被指定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或保存者皆負責傳習計畫,並接受成果的檢驗,例如:廖瓊枝的歌仔戲、漢陽北管劇團北管戲曲、吳素霞南管戲曲、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等,特別是布農族長老突破禁忌,讓老中青三代參加,落實薪傳。文資局並同步舉辦「向大師學習—傳統藝術體驗營」,以喚起大眾正視傳統藝術的精湛技藝與本土美學品味。二○○九年迄今共舉辦五屆,讓學員親炙大師,透過近距離教學,充分體驗傳統藝術之精髓。今年聘請的三劇種大師是廖瓊枝、陳錫煌與吳素霞三人。

廖瓊枝(一九三五~)出生於基隆,從小就投入歌仔戲團,經歷歌仔戲外台、內台、廣播、電視與舞台表演,儼然是歌仔戲發展史的縮影。她科班的基本功夫紮實,唱腔與身段俱佳,演藝精湛有名家風範,其「哭調」系列如泣如訴,能扣人心弦,有「台灣第一苦旦」之稱。她集演、編、教、導於一身並致力於歌仔戲傳承,精神可感。

陳錫煌(一九三一~),台北人,為亦宛然布袋戲名家李天祿長子,從小成長於布袋戲世家,耳濡目染,熟悉二手業務與頭手的搬演技能。他操偶動作細膩,得阿祿師真傳,但精美的布袋戲工藝製作則有待後天的學習與努力。他深諳傳統布袋戲戲齣與戲偶角色扮相,專精於盔帽、兵器、道具工藝製作,並擅長於材料組合與繡工,且手法精細。長期以來,他以藝傳人深獲肯定。

吳素霞(一九四七~)出身於台南世家,四歲學唱腔,十歲學琵琶,十六歲拜徐祥、李祥石為師,學習梨園戲,沉潛南管戲曲半世紀。南管為歷史悠久的傳統表演藝術,內含音樂與戲劇特質,具有地方性意義與文化藝術價值,吳素霞熟悉南管流派,且技法、唱腔、身段亦十分優美。長期以來,她不辭辛苦擔負傳承工作,其教學有如春風化雨,沾溉無數的南管人。

今年營隊自七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止,招收對象包括︰一、傳統戲曲相關學校系所在職學生或相關社團成員,二、國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師,三、對參與文化資產活動有興趣的民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