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等既懷疑佛陀於少時不能教化無量菩薩,如來於此必為敘述成佛以來久遠之劫量,即必先述法身、報身本為久遠無盡。然此皆佛果上之境界,為二乘聲聞所不能證知、不及推知,唯有信知而已。首先,釋迦牟尼佛以三誡三請、重請重誡的儀式,回答前彌勒所不知的疑問。
而如來五十年的說法,其儀式都莊嚴幽微,其中,此〈壽量品〉的說相,特別殷勤懇切,為其他經典所不能比。三誡,經上說: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誡諦之語。復告大眾,汝等當信如來誡諦之語,又復告諸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誡諦之語。」
如是,三次反覆勸誡說,「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此稱為三誡。響應此莊重的如來三誡、大眾三請,誓願信大法,大眾向佛三請。此後,經上又說:「復言,唯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
「是時,菩薩大眾,彌勒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三白已,復言:『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
如是,彌勒及大眾重申信受奉行佛語。此為四請也。
如來接受大眾請求,但仍重新勸誡,說應信解,重請重誡的儀式至此結束。如是,殷勤懇切的說法儀式,在其它經典找不到這樣類似的例子,由此可知《法華經》是如何著重〈壽量品〉。
如是,在三誡三請、重請重誡的儀式後,釋尊告訴那些大眾說:
「汝等諦聽,如來祕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祕」者,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為九法界所不盡知,故曰祕;「密」者,嚴密、妙密之意。以佛究竟顯現圓滿之法性身,與究竟修證圓滿之受用身,乃如來獨自證知之法,故曰「如來祕密之力」。「力」者,實體上有力用之謂;又變化莫測之謂「神」,出入無礙之謂「通」。佛隨類示現為身輪,觀眾生機為意輪,說種種法為口輪,此皆不思議之變化身,故曰「如來神通之力」。(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