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花集‧紅樓夢】 咯噹─咯噹── 《紅樓夢》裡的自鳴鐘

朱嘉雯 |2013.06.18
1615觀看次
字級

《紅樓夢》第六回寫道劉姥姥初進賈府,首先見到鳳姐房裡掛著自鳴鐘的情景:「只聽咯噹咯噹的響聲,很似打鑼篩麵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陀似的,卻不住的亂晃。劉姥姥心想:『這是什麼東西?有啥用處呢?』正發呆時,陡聽得『噹』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倒嚇得不住展眼兒。」

這段傳神的描述,說明鄉村農婦當時從沒見過西洋鐘。除了掛鐘之外,賈府許多人都隨身帶表,第十四回寫鳳姐訓話時亦提及:「素日跟我的人,隨身具有鐘表。」第十九回更直接寫出寶玉看表:「二人正說著,只見秋紋走進來,說:『三更天了,該睡了。方才老太太打發嬤嬤來問,我答應睡了。』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到子初二刻了。」

此處顯見寶玉的懷表表面是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時為度盤,以一晝夜為一轉。第四十五回晚間林黛玉催著寶玉早些回去休息,明天再來,「寶玉聽了,回手向懷內掏出一個核桃大的金表來,瞧了一瞧,那針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間。」

若論起鐘表在當時的價格,第七十二回鳳姐曾說:「我是你們知道的,那一個自鳴鐘賣了五百六十兩銀子,沒有半個月,大事小事沒十件,白填在裡頭。」鳳姐為了湊錢曾經賣過四五箱大銅錫傢伙,只得三百兩銀子,如今一只自鳴鐘就賣了近一倍的價錢,可知此物在當時絕非一般人可以擁有。

鐘表自西洋傳入中國的時間,約在明代,當時文人馮時可在利瑪竇住的地方,首次看到懷表:「余至京,有外國道人利瑪竇贈予倭扇四柄……又有自鳴鐘,僅如小香盒,精金為之,一日十二時,凡十二次鳴,亦異物也!」到了清代,鐘表日益繁多,有進口貨品,同時也有上海、漳南所製造的精品。當時王澐《漫遊紀略》云:「漳南孫細娘之自鳴鐘,莆中姚朝士之測晷儀器,皆一時絕藝。」

西洋鐘表在清初仍屬新奇時髦的玩意兒,當它出現在《紅樓夢》裡,反映出賈府眾人已將它當作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趣的是,每回自鳴鐘「噹─噹」響時,總與寶玉「胡亂睡下」、「仍睡不著」相關,亦可以算是指涉寶玉睡眠品質的警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