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天下雜誌昨天公布最新的「大學教育大調查」指出,高達八成以上大學生及家長認為大學生素質不好,七成八教授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素質不如十年前,顯示台灣大學生的素質有江河日下之勢,也暴露十年教改所面臨的高等教育問題。
大學數量十二年來增加速度驚人,從原本的數十所增加至一百六十二所,大學「量」增加,大學生「質」卻未相對提升。在家長、學者眼中,台灣學子的「學歷」提高,但「學力」卻沒「並駕齊驅」。據調查有八成三的大學生及五成二的家長,憂心在台灣念大學,會缺乏未來與全球人才的競爭力。
誰該為台灣的高等教育負責?二成八教授認為「教育部」該負責;一成九認為是「教改會」;另外也有人認為是「大學生」要負責。對此,有四成二大學生坦言是「自己要負責」。
在教學方面,調查發現國內目前的大學教授自信在研究方面的表現比十年前來得好,但在教學熱情與學生典範兩方面則無明顯進步,給予學生的正面影響力更待加強。
身處大學的學術象牙塔中,困擾教授的包括有教學負擔太重、負擔太多額外行政工作、學生不好教、研究壓力太大等,最不滿意高教的地方則有「學校重研究、輕教學」、「討好學生,變得庸俗」、「廣收學生,授課時數過高」、「資源不足」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教育部花大錢所投入的「五年五百億卓越研究計畫」,在許多教授學者眼中卻是不看好,調查指出有六成七教授認為,卓越計畫不可能培養出與世界一流學府一較高下的頂尖大學。而身處高教競賽中,有六成八大學教師認為中國大陸將是最大威脅;另外有五成六教授表示有意願去大陸教書。
在台灣高教優勢部分,受訪教師認為「與產業充分結合」與「師資強」是台灣高等教育的最大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