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直名列十大死因之首,我們仍應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增進預防、康復、逆轉、自癒的機率。天下無絕症,只怕有心人;癌症本來就非絕症,宜列為慢性疾病。
很多人害怕癌症,是因治療過程和不確定性;無論是手術切除、化療、放射性療法,處理的都是病灶,忽略了病因,所以不一定能治癒。
有些病人因害怕和缺乏信心而尋求另類療法或偏方;甚至某些名醫得了癌症,也尋找副作用少的其他療法,還出書分享抗癌經驗。
選擇醫療方式屬於基本人權,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每一次的病痛都其來有自,找出病因,能夠標本兼治,效果最好。
科學研究癌症病患可能改善病情、增加自癒機會的因素有:一、改善飲食習慣,少葷多素或吃全素的均衡營養;二、增進體內排毒機能,排泄管道通暢;三、補充營養素,滿足身體需求,增強抗病能力。
累積抗癌成功人士經驗:一、做好情緒管理,不恐懼;以樂觀、平常心面對疾病;二、學習並勤練能改善氣血的簡易氣功運動;三、許大願,願意多關心世人疾苦,走出自己的傷痛。
癌症的發生肇因於細胞突變,例如細胞DNA受到過多自由基的長期傷害而變異成癌細胞;如能降低體內的「氧化壓力」,減少產生自由基,甚至協助受傷害的細胞逆轉而康復,自然增進痊癒,降低復發機率。
癌症病變過程長達一、二十年,治療宜有通盤的整體考量,要「祛邪」也應「扶正」。營養療法有利增進生命力、免疫力,提高治癒力,降低傷人的副作用,維持有尊嚴的生活。
抗癌食物:十字花科蔬菜、薏仁、舞茸、香菇、紫蘇、紫色番薯、芝麻、昆布、藍莓、膳食纖維等以及喝夠好水。
抗癌保健食品:維生素A、C、E、硒、薑黃、人參、巴西蘑菇、靈芝、蜂膠、兒茶素、類黃酮、乳酸菌、茄紅素、葉酸、納豆菌、異黃酮、蜂王漿、褐藻糖膠、螺旋藻、銀杏葉等,各有其抗癌機轉,可用於預防癌症、抗癌或提高身體療癒能力的輔助療法,唯需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指導使用。
癌細胞怕氧也怕高溫;常做有氧運動,深呼吸,維持略高的代謝率都有利抗癌。如能忌口,每餐七、八分飽也能增加抵抗力,減少致癌的毒素。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