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天龍八部去旅行 〈汲月集〉系列三 崇善寺三塔 歎隨緣生滅

文與圖/賴明亮 |2013.06.15
1156觀看次
字級
鳩摩智嘆道:「老納雖在佛門,爭強好勝之心卻比常人猶盛,今日之果,實已種因於三十年前。圖/賴明亮

鳩摩智嘆道:「老納雖在佛門,爭強好勝之心卻比常人猶盛,今日之果,實已種因於三十年前。唉,貪、瞋、痴三毒,無一得免,卻又自居為高僧,貢高自慢,無慚無愧,唉,命終之後身入無間地獄,萬劫不得超生。」

猛地省起:「如來教導佛子,第一是要去貪,去愛,去取,去纏,方有解脫之望。我卻無一能去,名韁利鎖,將我緊緊繫住。今日武功盡失,焉知不是釋迦點化,叫我改邪歸正,得以清淨解脫?」

(金庸:天龍八部,卷十;靈鷲宮主第四十六回:酒罷問君三語)

文與圖/賴明亮

乘艇遊洱海時,即可見到蒼山下面雄立的三塔。原名天龍寺的古剎,曾是金庸筆下大理王段正明出家之處,因毀於戰火,改建後改名叫崇善寺。倒是寺旁三塔,建於唐宋,迄今分別有七、八百年及一千兩百年的兩個側塔及一個主塔,現今仍為大理市地標,在塔後有一泓清池。

三塔倒影水中,於清晨無風無雨時,清晰可見,也成了遊客最愛拍照之處,只是此地常起下關風,風至處漣漪起,影兒就模糊了。

自己也拿著相機枯等多時,勉強按下快門,奈何老天不幫忙,池水淪漣,無法現其最美影像,心中有些悵然。突然想起淨空師父在講經時,說明煩惱即菩提,用的是鏡中倒影的例子,也似此水。

白族提親三道茶

午後在喜州鎮看三房一照壁,喝一苦二甘三回味茶,聽當地解說員談起,白族男女婚嫁之時,一般不由媒婆出面,而由家中男性長輩行之,備妥禮品到女方提親,如果女方覺得可以,則會奉上上述白族三道茶,如果尚待考量時,則只奉兩道。

更糟糕的是,女方不願意,看在豐碩的聘禮上,會恭請媒人公吃八道好菜,只是提親者既無法交差,多半也會難以下嚥。其實正如老莊教我們,凡事順其自然即可,婚成自是佳事一樁,不成大抵是雙方無緣,似乎姻緣天定,無法強求。

就如彝族叫勤奮努力工作,體格強壯的男子叫阿黑,美貌溫柔持家的女子叫阿思瑪,白族則叫阿童哥和金花,能彼此匹配是好事,但不是阿黑或不是阿童哥不見得就娶不到老婆一樣。

觀音不應自有因

再以強求而言,想到早上在金梭島上,看到觀音菩薩的寺院在海濱,不大,和附近建築輝煌,遊客不絕的小普陀相比,真如天壤。而所供奉者,同為觀音,是知世緣之不同,亦有分別。

傳聞金梭島是觀音菩薩把織布的天梭丟到洱海中而形成的,但在海邊閒逛時,的確漁村皆以漁獲為生,燒、烤、煎、炸均為魚蝦蟹貝之類,確非全符觀音濟世,慈悲為懷不殺生之教誨。

傳說中,觀音菩薩曾現持魚籃相以度漁村人,或許今之金梭島眾緣分尚不足吧。 回航中仍有未盡全解之處,還是就幫這些海中眾生持一百零八遍往生咒吧。也盼緣滅緣生,金梭島除了漁獲外,或可以找到其他提高收入的方法。

提到緣滅,又想起崇善寺三塔,其左右建於宋代之十層塔俱已向主塔傾斜;有一天會如比薩斜塔般,終究抵不過地心引力而頹然傾倒吧。時間可能尚待估計,但是你我何時傾倒而入木的時間可就無法推測了,在離開之前,想想自己完成什麼事應是必要的。~於大理闌林關酒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