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六月八日,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歐巴馬結束在美國南加州安納伯格莊園兩天不穿西裝、不打領帶、不拿講稿的會晤後,國際間出現了兩個熱門新名詞:「中國夢」和「新型大國關係」。
這兩個名詞雖然在中共十八大時,已初露頭角,但今後將會成為國際間評論華府與北京關係的新索引,還是要歸因於安納伯格莊園這一場「正式但又不怎麼正式」的兩強會面。會面中,習近平親自向歐巴馬闡述了習心目中所謂的「中國夢」和「新型大國關係」。
習歐會的詳細交談內容至今尚未全部獲悉,美國媒體未來會逐漸披露。目前已知兩人至少在遏止北韓核武和因應氣候變遷兩個重要議題上,有了交集。防止網路黑客和停止軍售台灣等牽涉北京主權的議題上,各說各話。
長期觀察中美關係的人士,用「吃驚」這個字形容看到習歐兩人敞開領口、沒有隨扈、邊走邊聊的「自然放鬆」。
至於兩國關係的新模式,顯然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磨合。就華府而言,要弄清楚究竟什麼是習近平口中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否就是超越美國的「強經夢」與「強軍夢」?這樣的中國夢是否有利於建立習口中另一理想「新型大國關係」?就中國而言,要確認美國這個長期處於主宰地位的大國,是否能容忍中國這個崛起中的大國與她平起平坐?美國是否能尊重中國核心利益而不干預中國國內及周邊事務?
中美基於文化差異,在兩國高層交往與會面中,人們看到的是:美國習慣問題取向,攤開要解決的問題,表明自己立場,聽取對方立場;中國領導人則習慣勾勒理想,講求原則,提出口號,並且迴避給對方直接明確答案。不知這次莊園之會,歐巴馬和他的外交團隊是否聽懂了習主席的「中國夢」?
從去年十一月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已多次出現在習近平講話中,並且經大陸官方媒體一再發揮闡釋。而「新型大國關係」也早在習近平去年以國家副主席身分訪美時提出過,但這次安納伯格莊園會後,美國媒體在試著了解這兩個新名詞時,也只能有極粗淺的說明。
儘管大陸官媒定調的中國夢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使中國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習近平個人也在會晤歐巴馬時形容「中國夢」是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是相通的。
會面所在地的《洛杉磯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只說,「中國夢」不是指實現個人財富,而是實現中國國家的強大和復興。
至於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稍早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柯瑞時,對中美新關係的期待是:雙方不斷充實合作夥伴關係的戰略內涵,走出一條平等互信、包容互鑑、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之路。在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隆時,習再度強調,雙方應該從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共同致力於建設合作夥伴關係,走出一條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新型大國關係之路。
其實,對研究國際戰略的學者言,「新型大國關係」概念的主要意義就是避免軍事衝突。因為歷史經驗顯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挑戰一個老牌大國時,常常會爆發軍事衝突。
也許習近平為了讓歐巴馬了解,要避免那樣的歷史經驗在中美之間出現,因而主動願意增加這一次臨時莊園之會。對歐習二人而言,莊園會的確是一次難得的交朋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