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鄉華南國小積極推動校外教學,訓練學生登合歡山、玉山等百岳名山(左上圖);華南國小與新竹市光武國中合作校外教學,學生攜手溯溪,培養冒險犯難的精神(左下圖)。圖/華南國小提供
華南國小與新竹市光武國中合作校外教學,學生攜手溯溪,培養冒險犯難的精神(左下圖)。圖/華南國小提供
【本報台北訊】全家盟、全教會、荒野保護協會等十一個教育、環境團體昨天發起「優質校外教學聯盟」,呼籲政府比照美日等國制定國家級的「校外教學政策白皮書」,鼓勵學校帶孩子走出教室,透過爬山、溯溪、單車環島、關懷社區、到農場旅宿等校外教學,學會互助合作、解決問題等基本能力,讓中小學教育擺脫單向的二手知識傳播,與道德式的勸說,學生不要整天看電視。
聯盟發起人、雲林古坑鄉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指出,台灣課堂教學多停在二手知識傳輸和道德勸說;下課後,學生平均每周看電視二十二個小時,戶外活動卻只約半小時,下一代像被關在鳥籠,身心健康與適應生活的能力逐漸流失。
歐美與日本研究顯示,優質戶外教學,能促進學童學習動機、批判思考、課堂表現、問題解決、化解衝突等全方位表現。日本規定,國小學生畢業前,至少要到農林漁牧場所旅宿七天。
華南國小積極推動校外教學,帶領學生登百岳、單車環島、到社區拍紀錄片,且可自主規畫服務旅行。原本該校只有二十三名學生,卻因校外教學大受歡迎,不受少子化威脅,學生逆勢成長到七十五人,不擔心被裁校。
陳清圳多年前受邀到中部分享教學心得,當他說得渾然忘我時,看見角落裡有一群媽媽用疑惑的眼神看他,原來她們因不相信學校的教育方式,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這讓他很不安。
陳清圳指出,他的不安,來自於學校的功能出問題,無法獲得家長認同。「當前教育一直在制約規範與自由中擺盪,」陳清圳說,唯有讓孩子自主學習,才能為教育找到活路,透過校外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華南國小六年前面臨裁校危機,陳清圳決定推動優質校外教學,要求學生畢業前做四件事,包括登合歡山及玉山等百岳至少三至五座、單車環島五至六天、自主旅行四至五天、及到社區拍紀錄片,關懷鄉土。
校外教學縝密規畫
陳清圳說,華南國小的校外教學,都經過事先縝密規畫及訓練,且要求學生全程參與,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登百岳,除訓練體能,在一到二個月內跑完三百五十圈操場,還要由六年級幹部幫其他學生上認識高山症、高山植物等課程;自主旅行則由學生規畫行程、籌經費、並和社福團體聯繫,邊旅行邊到安養中心幫老人服務。
陳清圳說,華南國小學生增為七十五人,只有九人來自社區,其他都是外地學生,很多人原本缺乏學習動機,就讀該校後改頭換面,更有自信、樂於學習,升上國中後成績都不差。
國內已有部分學校將課外教學當成辦學重點,例如新竹市光武國中,近年來推動爬合歡山、溯溪、單車環島等校外教學,學生自我學習、互助合作的能力大大提升,不但霸凌等違規事件顯著減少,學生成績也突飛猛進,考上第一志願的人數大增,凸顯學生並非整天關在教室重複練習,才能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