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最近刊載一則令人感動的新聞:大陸河南省新鄭市的一處建築工地,去年因故停頓了半年,春天來時,上萬隻燕子在工地十呎深的地基斷面上築了巢,燕子在拳頭大小、密密麻麻的洞穴裡飛進飛出,撫育下一代。工人聽到了啁啾聲,知道雛燕還未離巢,便決定暫時停工,等小燕長大再說。相較之下,高雄地標憤怒鳥,在一夕之間,被政府鋸成光頭,就非常令人感慨。
這隻榕樹修剪成的憤怒鳥非常壯觀,有十呎高,修的維妙維肖,很多人來高雄都特地去照相。它是位七十多歲的退休碼頭工人花了十年心血修剪而成的,誰知市政府為了興建世貿中心,連通知一聲都沒有,便一刀把它毀了,如此的無情與粗魯令人錯愕。市政府的說詞是「市容景觀改造」,這更是強詞奪理。樹木本是一個城市文明的表徵,巴黎的香榭大道是多少人羨慕的地方,台北的仁愛路也是我們繞路也要帶外賓去走的馬路。林蔭大道代表著這個城市的人文素養,更何況是已成鳥形的大樹。
最近教育部為了檢驗十二年國教的成效,提出了國民素養的概念,也就是說,學生多受了三年的教育,在國民的競爭力上究竟有什麼提升?其實這個競爭力就是軟實力,是我們國民談吐、風度、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和民胞物與、愛屋及烏的胸懷。我們希望十二年國教使孩子不必準備考試而有時間去讀書,用閱讀來「打開一本書,打開一個世界」,增廣孩子的見聞並開闊他的胸襟。看看世界上其他的人是如何生活,並且見賢思齊,自己可以怎麼做,讓生活周遭的環境變得更美好。
有一次我去一所山地國小,走到一半時,突然覺得有點不一樣,還以為走錯了路。仔細一看,沒有錯,只是道路變乾淨、美麗了。部落多了很多非洲櫻、秋海棠等容易長,花期長的花。我去問校長時,校長說她把暢談文化送的那套《世界地理》放在班級的閱覽角落,就有小朋友看到歐洲國家很美麗很嚮往,又發現歐洲人家的窗檯上都種了很多花,就去和校長商量把公路局養護段種不完的花拿來種,山上霧氣多,植物長得好,所以花兒鮮嫩,葉片碧綠,好似世外桃源,令人留連忘返。
校長也告訴我,透過閱讀,孩子體會到一個生命成長的不容易,有一個孩子讀到海龜蛋,孵出來後,一百個裡面可能沒有一個可以活著回到沙灘來下蛋,竟然哭了起來,她說現在全校都是小小保育員了。
人文的素養需要從小培養,才會內化成品格,普立茲獎得主密契納(James Michener)說:「一個國家的未來取決於這個國家孩子年輕時所讀的東西。孩子們讀的書會內化成他對國家的理想,及人生的看法。」讀書還可以勵志,孩子愛看童話故事,不只是因為裡面有火龍,它還讓孩子知道,火龍是可以被打敗的。的確,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折,但是真正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來自挫折的克服。希望十二年國教的實施能讓我們以後的公務員在處理跟人有關的事務更有愛心和同理心,讓台灣成為真正的禮義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