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在堂】 李紳.憫農詩後的真相

簡文志 |2013.06.02
1670觀看次
字級

李紳(772~846),字公垂,安徽亳州人,唐憲宗元和元年進士。官至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與元稹、白居易倡「新樂府運動」,曾為元稹〈鶯鶯傳〉和作〈鶯鶯歌〉。與李德裕、元稹時譽「三俊」,人短小剽悍,時稱「短李」。

長慶四年牛李黨爭中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失勢,李紳遭貶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任越州刺史時,發五萬斗糧賤售災民,越州鄉民至江河相送,李紳賦詩〈宿越州天王寺〉:「海隅布政慚期月,江上沾巾愧萬人。休按簿書懲黠吏,未齊風俗昧良臣。」頗有責任未成之意,又以〈卻渡西陵別越中父老〉:「海潮晚上江風急,津吏篙師語默齊。傾手奉觴看故老,擁流爭拜見孩提。」頗露不捨之情。

唐武宗會昌五年,李紳任淮南節度使,時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貪挪公款,強逼民女,李紳判其死刑。後吳湘案平反,李紳已然辭世,其子孫遭罰不得入仕。又唐順宗李誦第十九子袁王亦名李紳,不可不辨。

見李紳〈憫農〉詩其一對農夫致敬:「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其二是憤慨農民受到剝削:「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宋楊萬里亦有〈憫農〉詩:「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春種秋收,一粒粟豐收為萬顆子,然勞動餓死,社會不平如此。

劉禹錫任蘇州刺史,受邀參與李紳家會,李紳家妓艷絕藝高,乃賦〈贈李司空妓〉,見李紳任官致富的生活樣貌迥異〈憫農〉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劉禹錫自己)腸。」意其美女如雲,美酒穿腸,旋歌輕舞,生活奢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