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媽媽往生後,爸爸的後續照顧課題 (一)

慧開法師 |2013.06.02
2601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句話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裡的第一個故事「桃園三結義」中,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座花開正盛的桃園,結拜為異姓兄弟,在祭告天地時,他們說出這句誓言。影響所及,後來有很多小說,乃至近代的電影情節中,夫妻或情人間的海誓山盟,都引用這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詞,以示永結同心,生死與共。

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恩愛夫妻不論如何鶼鰈情深,要能「同年同月同日死」,而能免除彼此間的失落與悲傷,這樣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喪偶」的失落心理與悲傷情緒,一定會出現在夫妻間比較後走的那一位,這也是一項人們不得不面對的生死難題與功課。

回想爸媽之間的感情,不但非常深厚,而且是具有「革命」情感的。六十年前的台灣,民風保守,觀念固舊,因為爸爸是「外省人」,又是軍人,在大多數本省人的心目中,本來就沒有好感。所以當年爸媽還在交往的時候,就面臨很大的阻力,後來論及婚嫁時,反對的聲浪更是嚴重,不但外公、外婆反對,阿姨、舅舅們反對,連他們村子裡的鄰居也通通都反對,外公甚至還揚言要和媽媽脫離父女關係。但是媽媽很有主見也很有勇氣,為了嫁給爸爸,不顧眾人反對,也不惜發動「家庭革命」,毅然決然和爸爸公證結婚。

婚後,爸爸不計前嫌,對外公、外婆非常孝順,可說是他們所有女婿中最孝順的。後來外公、外婆也都回心轉意,接納了爸爸這個「外省」女婿。

記得我小時候,外公、外婆來家裡作客時,爸爸都一定會抽空帶他們出去郊遊,為他們作新衣服,帶他們去看醫生,外公就會在醫生面前誇讚「我這個女婿如何如何的友孝」,當年外公、外婆和媽媽之間的干戈,由爸爸化為了玉帛。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我在建中念高三時,爸爸在部隊演習外出視察時,因公受傷跌斷左腿,住院前後六年。當時三個弟弟年紀都還小,照顧爸爸的工作主要由媽媽一肩承擔,我從旁協助分擔,所以我的整個大學生活,就在台大校園與三軍總醫院之間來回穿梭而度過。

住院四年之後,爸爸的病情一直未見好轉,在我的勸導之下,他下定決心接受手術鋸掉左腿,並且開始虔誠持誦《金剛經》。

在不可思議的佛力加持下,爸爸的截肢手術出奇地成功,術後的休養復健過程雖然非常辛苦,但身體的康復情況十分順利,在醫院裡度過了五個寒暑後終於能回到家中。

爸爸就此退役,告別了三十年的軍旅生涯,在家中讀書寫字自娛。我在佛光山出家以後,因師父星公上人的邀請,將爸爸接到佛光山長住,以筆墨書法服務常住文書所需,以及和大眾結緣,同時也在叢林學院教授書法與裱褙,前後十六年。後來因為體力衰退、胃腸不佳而告老回到台北家中,如今高齡八十九歲。

從去年九月初開始,媽媽幾度進出醫院,後來進住台大安寧病房,最後接回家中安然往生。就在那段期間,因為看到媽媽病重及往生,爸爸心裡非常難過,情緒也十分低落,居然中斷了他持續近四十年誦念《金剛經》和寫毛筆字的日常功課,後來還整日昏睡。對我們兄弟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警訊,如果再長此以往,爸爸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媽媽往生之後,幸好爸爸在我們兄弟的安慰、鼓勵和勸說之下,又重新開始持誦《金剛經》和寫毛筆字的日常功課了,讓我們鬆了一口氣。

我們兄弟都已有了共識,接下來爸爸的後續照顧課題,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仍然要同心協力、分工合作,讓爸爸能夠度過媽媽往生後的悲傷情緒,安享晚年。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