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為了掀開「悶經濟」的鍋蓋,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率部會首長,宣布包括四大面向、十三項提振景氣立即性措施,並將於五年內投入三十二點四億元配合實施。江宜樺表示,希望達成全年度經濟成長率保三的目標。
主計總處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三」破功,種種數據讓江宜樺日前以「悶」來形容台灣目前的經濟狀況。為掀開經濟「悶鍋」,行政院與相關財經部會密集研商後,江宜樺昨天率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金管會、國科會等九個部會首長舉行記者會,宣布包括擴大消費支出、提振國內投資、激勵創新創業、修正證所稅等四大面向,及十三項提振景氣措施。
修正證所稅方面,江宜樺呼籲朝野黨團一起努力,在月內完成證所稅的修正,以活絡股市。另一亮點為激勵創新創業,該面向共有四項措施,計畫為期五年,針對科技創新研究團隊,尤其是校園中起步團隊,經由政府篩選後,與以補助、輔導。江宜樺表示,四項措施環環相扣,像一列火車車廂,希望將創新動能引導到創業,打入市場。
江宜樺表示,面對這半年多來的悶經濟,雖已有經濟推升方案,但仍有必要提出立即性措施,讓民眾對未來經濟發展有信心,希望透過這些措施「去憂解悶、活絡經濟」。部分措施已在執行,他也要求相關部會,各項措施盡可能提早實施。
至於能帶動多少經濟成長?江宜樺坦承沒辦法說明,但一定會有正向影響,除這次的措施外,政府也會適時再提出加強措施,目標希望達到經濟成長保三的理想。
對於政院大動作推出提振景氣措施,工商團體表示,政府有決心解決悶經濟,一定支持,也歡迎從制度面解決環評及土地等問題,有助經濟及產業發展,但擴大消費支出助益不大,補助計畫「沒什麼新意」;如何落實政策產生效益,避免淪於口號,工商界都拭目以待。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則指出,這些措施以往也做過,招數差不多。振興經濟有短期與長期作法,長期是政府任督二脈一直沒打通,包括環評問題,讓投資卡住;金融部門資金問題,像壽險公司擁有充裕資金,應放寬投資產業,現在放寬投資房地產,問題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