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在攀登體驗區,觀察學習別人如何往上攀爬。圖/李友煌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上個周末假期陽光露臉,天氣十分晴朗,朋友帶著一歲五個月大的孩子到公園玩。朋友的孩子非常活潑,一到公園便跑到遊樂設施區遊玩;他一會兒盪鞦韆,一會兒爬到高處玩攀爬架,玩得非常開心盡興!一旁也帶了孩子來公園玩的媽媽好奇地問:「妳的孩子這麼小就敢玩攀爬架,平衡感很好喔,平常妳是怎麼教他呢?」
朋友說:「我常帶孩子到公園玩,剛開始他一直躲在我背後不敢玩遊樂器材,我知道他對環境陌生才會有恐懼感,所以一路陪著他玩。當他熟悉環境後,慢慢就能釋放心裡的恐懼,自由自在地玩耍。後來他看到年紀比他大的孩子都在玩攀爬架,心裡產生了想玩的欲望。有一天,他自個爬到攀爬架上,爬到一半便哇哇大哭起來。我問他是不是害怕了,想要下來,他點點頭,我便抱他下來。後來他經常站在旁邊觀看大哥哥大姐姐爬攀爬架的樣子,但只是靜靜地看著,並沒有跟著他們一起爬。過了幾天,他突然又爬到攀爬架上,這次他沒有哭,而且順利上去了。當他站在上面看著我時,那滿足的笑臉彷彿在告訴我——媽媽,我做到了!從那次之後,他更有興趣去挑戰更高難度的遊樂器材,也許是因為他自己從觀察及實做的過程中摸索到了攀爬方式,所以之後玩任何遊樂器材就更容易駕輕就熟,即使有時候跌倒了,也會快速地用雙手撐住,減少因跌倒而產生的碰撞傷害。」
幾位媽媽聽了朋友的話都非常羨慕,但她們對於要讓那麼小的孩子自行去嘗試及摸索玩遊樂器材,心裡還是很不放心,她們說:「每個孩子的能力和狀況都不同,還是會擔心孩子跌倒或受傷了,怎麼辦?」
朋友接著說:「雖然每個孩子的能力和狀況都不同,但學習的步驟卻是相同的。父母必須先讓孩子有觀察的機會,從觀察中就會慢慢發現其中的技巧,當他了解技巧並產生嘗試的欲望時,就要讓他有實際練習的機會及時間,練習時間夠了,孩子自然就能學會。不過在學習這些遊樂器材之前,父母要先了解孩子是否已具備玩該項遊樂器材的基本能力,這必須經由陪伴和觀察,去了解孩子動作能力的發展情況才能夠得知。」
藉由觀察、思考及實際練習的經驗而學得的知識技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寶貴的智慧資產,這項能力任何人都無法帶走,因為那是孩子藉由自身能力「自學自習」得來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孩子藉由觀察了解其中的技巧,並透過實際操作的練習過程學會這項技能。在這一連串緊密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學會的不僅僅只是其中的某項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練習以「自學自習」的能力去學會某項技巧,當這樣的學習方式慢慢成為孩子學習的習慣時,在面對未來各項未知的學習及挑戰時,就能以此能力去嘗試及摸索,直到學會該項技巧(知識)為止。
父母平時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隨時都可運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當孩子習慣靠自己的能力去思考各項學習內容時,表示孩子正一步一步向「自學自習」之路邁進!
心情小語:父母先了解孩子的能力狀況,再引導孩子進行觀察、思考及練習,就能讓他慢慢學習以「自學自習」的方式學會新的知識技能。